来源:北京日报
居民把阜四小院当成“第二客厅”。 和冠欣摄
老旧小区的楼房中间,还藏着这么雅致的去处!
绿荫掩映下,灰砖砌墙。墙里玻璃门,进去是一小段走廊,穿过去,眼前豁然开朗,抬头竟是四角的天空!
院当中,一棵大银杏树泛着金光,树下一地金黄。四面回廊里是一圈活动室,透过透明的玻璃,能看到儿童馆里孩子们正在嬉戏。咖啡馆里,传来手风琴声和歌声。院子一角,还有楼梯可以走上屋顶,那里有童趣盎然的一米花园。一个个染成彩色的木箱子,种满了花花草草。对面屋顶,是一个铺着绿色“草地”的运动场。
这里,就是位于田村路40号院的“阜四小院”,一个面积近800平方米的现代四合院。这不是哪家文创公司的办公场所,也不是花钱才能进的消费场所。这里,是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为附近居民修建的文化活动场所,免费开放。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是处废旧自行车棚。
阜四社区居民以橡胶厂老职工为主,房子一半以上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楼,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2014年,闲置的自行车棚被设计成社区“公共客厅”开始建设,2015年8月,“阜四小院”投入使用。
小院总建筑面积792平方米,包括房屋480平方米,庭院312平方米。设有悦读馆、国学馆、棋艺馆、议事馆、康复馆、儿童馆、友邻馆、展览馆和咖啡馆等9个馆。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睿翔社工事务所进行运营管理。
悦读馆周三、周五下午有居民读书会;国学馆有书法培训;友邻馆不定期开展厨艺、插花、古筝、老年电子琴等培训,儿童馆每周二至周六上下午都有早教课;每天下午放学,孩子们还可以去悦读馆和国学馆写作业……自从小院开放,这里慢慢成了社区居民共享的大客厅。
“到这儿来,有咖啡馆,特别方便,孩子有地方玩。离家近,也不担心影响家里老人休息。这儿就是我们家的‘第二客厅’。”家住4号楼的居民王俊彦说,身为“80后”青年,为回馈小院,她自愿来当志愿者,每周二、周四下午,在咖啡馆做点心义卖。
不只阜四小院,在田村路街道,挖掘闲置资源,还建有阜一空间、田村驿站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眼下,西木学堂也正在建设中。随着这些文化场所的建设,居民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