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无偿献血志愿者素描:点滴热血 只为温暖陌生的你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6-1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吴晶 胡浩 王思北)有这样一群人,献出热血,不求回报,用无私的义举挽救了无数的陌生人。

  6月14日,第12个“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这是向献血志愿者注目和致敬的日子。

  我这辈子,与献血有缘

  “我为献血而生。”大连市民谭锡博的生日恰好是6月14日。

  从1984年至今,谭锡博累计参加献血116次,累计献血量达72600毫升。她珍藏的几十个献血证中,见证着中国五代献血证的更替。

  “起初献血,我瞒着家里,怕家人担心我的身体,因此每次献完都照常上班,而且把献血证都藏起来。”谭锡博说,一次偶然,她的母亲住院需要手术,要用800毫升的血,由于母亲是直系亲属,可享受一定优惠政策,谭锡博才把藏起来的献血证拿了出来。

  起初的义举,也许是出于一种热情的冲动。多年的坚持,则是源于对献血价值的理解。

  “没什么特别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从大家对我的认可中,我得到了很多快乐,我也非常满足,其实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谭锡博平实的话语,代表着很多献血者的心声。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0年的一天,那次出警,我遇到了一名因车祸重伤的人员,那是我第一次献血,挽救了他的生命。”今年49岁的徐志民,是唐山市公安局路南分局治安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

  从警20余年,徐志民在治安110岗位每次出警的经历,都让他体会到无偿献血的意义。2000年以来,“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成为他的口号,至2008年,他献血总量70880毫升,相当于18个体重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一次次目睹病弱的身躯,一次次聆听生命的求救,都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这项事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投入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我这辈子,与献血有缘。”今年59岁的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员工郝玮宸常常这样告诉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一个成人捐献的一个单位的成分血可以帮助2至3个白血病患儿做一次治疗,只要看过这些小患儿们无助的眼神,就会明白献血的意义。”郝玮宸自1998年在部队开始献血,已参加献血178次,总献血量已达104100毫升,相当于20多人的血液总量,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无偿献血是一种爱心的播种

  2010年春节,上海市普陀区无偿献血服务队志愿者正式上岗开展服务,这支队伍中,有一名年届花甲的老人,格外有号召力。

  这位从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退休的医生叫俞孝平,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捋袖献血后,他不仅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还在社区基层的宣传招募点位上默默无闻累计服务了超过600小时,是众人眼里一位名副其实的“献血达人”。

  每到休息日,俞孝平都会来到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献血屋,穿上鲜艳的红色志愿者马甲,佩戴上整齐划一的志愿者服务证,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访者,细心地讲解无偿献血知识、耐心地指导人们填写登记表……很多人得知他本人是医务工作者,很快欣然打消顾虑躺上采血椅献血。

  无论寒暑,日复一日,即使妻子罹患癌症,俞孝平坚信“无偿献血是一种爱心的播种”,坚持抽出时间参加宣传招募行动。

  “不成功的招募主要来源于人们那些陈旧的、不科学的献血观念,所以如何用专业的知识和亲身的示范,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2007年6月14日,从小“见到鲜血就会头晕”的天津交警肖翰第一次完成了献血的心愿。认真学习了无偿献血的各类知识,他克服了过去的无知、抵触和敬畏,开始科学、理性、定期地参加无偿献血。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有很多还和他一起主动走上了采血车。

  献血让助人变得触手可及,也让助人者因为被需要而倍感充盈。

  “我坚持参与无偿献血,是想唤起更多人的爱心。有一句话说的好,为别人点燃一盏灯,也会照亮自己的心灵。”肖翰说。

  有爱的人才有希望

  “其实献血只需要一点勇气,也许今天你帮助了别人,明天被帮助的人就是你。”32岁的苏浩是云南省第一监狱第十监区的一名警察。

  作为家里的独子,苏浩从小就被家人捧在掌心,加上小时体质不好,经常生病,他从不敢把献血的事告诉父母,直到有一次父亲住院需要用血,苏浩才拿出一大堆献血证,导致父母不停劝阻他放弃献血行为,而他则背着父母,依旧坚持。

  作为一名“80后”,苏浩对献血有着不同于父辈的理解:“新增医院越来越多,用血量越来越大,而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的了解和参与还不足,献血人数增长缓慢,造成我国献血率一直很低、血液库存储备不时紧张的局面,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他人,也是为自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安徽蚌埠市三中教育集团行知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周静这样教育她的学生,也这样影响着她的孩子。

  很多次,她会在周末休息时把孩子带到血站,孩子在外面写作业,她在里面献血。孩子一开始并不清楚妈妈为什么要献血,随着来的次数多了,她渐渐明白了妈妈做这件事的意义。她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献血,救助那些生病的人。”

  身教重于言教,爱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中萌发。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妈妈有两本献血证,一本是红红的,另一本也是红红的。她用自己的血液救了很多人,长大了,我也要献血,我也要救很多人。

  “当红色的血液经过血液分离系统,把血小板分离出来后,我在心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要救助更多的人,也许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只要我坚持,只要许多志愿者坚持,更多的生命之光就会更加灿烂。”这是周静的心语,也是所有献血者的心愿。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