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志愿服务提升深圳“温度”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6-08

来源:人民日报

  蓝天,绿树,“红马甲”,是每个深圳人心中的骄傲。

  在深圳,有117万个“红马甲”。每十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他们有着鲜明的标识和“色彩”,活跃在敬老院、学校、医院、社区,以及大街小巷。他们,被叫作深圳义工,也被视为深圳的文化软实力。

  以学校、家庭为中心,将爱向外辐射

  “伸出彼此双手,我们传递热流……”孩子们纯真而又温暖的歌声,时常回响在红岭中学的课堂上。这是他们每学期都要开设的志愿服务选修课。

  红岭中学是深圳市最早在义工联注册并开展志愿服务的学校义工团体,早在1981年,便开设了“学雷锋小组”。至今,学校共有学生义工2902名,教师义工340名,家长义工843名。其中,学生义工比例高达45%,人均服务时间110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学校”。

  在深圳,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志愿活动的并不少见。以学校和家庭为中心,深圳将服务精神向外传递和扩散。深圳“红马甲”遍及各个年龄段,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年龄最长的85岁。深圳的志愿者也包含“各种面孔”,光外国志愿者就有2000多名。

  志愿服务的内容,也同样丰富多彩。深圳市建立了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社区、应急等12个系统的志愿者总队,有9100多个志愿者团体。

  用制度护航,激发积极性

  “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做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统一,值得探寻。”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蔡颖说,深圳的志愿服务,已经深深根植于城市,成为深圳的文化软实力,让城市更有温度。

  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的独到之处,是激发志愿者的主体意识。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志愿服务组织法人“无主管”直接登记,简化志愿者组织设立的程序。

  深圳一直相信,管理制度化才能服务常态化。为此,深圳设立了“一星至五星”志愿者、“百名优秀志愿者”“义工服务市长奖”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还能积分入户。“在鼓励积极性方面,深圳是动了脑筋的。”共青团深圳市委志愿者部部长李琼说。

  此外,每个志愿者组织,也有自己的制度。杨旭聪是深圳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的一员。每个周末,他们团队的志愿者都会自发来到海滩开展志愿服务。 “我们会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考核之后的才能上岗。尤其是对深入水下进行垃圾清理、救援等行动。我们的救生员、潜水员都是需要有正规资质。”杨旭聪说。

  “互联网 ”,让爱心随时随地

  百万志愿者,如何找到好的公益服务项目?

  “现在只需要关注‘志愿深圳’的微信,然后查找自己想要参加的项目,直接报名就可以了。还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哪些项目离自己最近。”小李是深圳社区U站的志愿者,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通过“志愿深圳”微信,来查看最新的服务项目。

  从1989年的一根电话服务热线起家,到后来的纸质志愿者证书,再到今天的电子化的“一证通”,深圳志愿者的管理模式经历了质的飞跃。

  与“互联网”结合,深圳开始了志愿者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证”“一库”“多终端”的智慧型“志愿者之城”信息化体系。

  2013年3月5日,深圳推出全国首张多功能电子义工证,综合志愿服务、金融、保险、交通、医疗、旅游等9大功能。目前全市办理电子义工证的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一库”是指志愿服务数据库,它统一存储和管理117万实名注册志愿者、9100多个组织、3万多个项目信息。同时,深圳还开发了包括“志愿深圳”微信公众号、手机二维码、移动POS机的“多终端”。

  “传统的志愿者服务最大的困难就是供需对接矛盾,以前总会有人问我们想当志愿者应该怎么办,去哪里找我们。”李琼说,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供需”双方“实时对接”成为可能。

  目前,深圳志愿服务已创下了许多个第一:第一个成立法人志愿者组织,拥有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颁发“志愿服务市长奖”,第一个发布志愿服务青少年教育读本,第一个拥有多功能电子志愿者证……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