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头条新闻 > 正文

团昆明市委构建山区儿童“四位一体”社会支持网络

少数民族山区的社工服务样本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6-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春媛 本报记者 张文凌

  5月26日,昆明禄劝县马鹿塘乡的孩子们迎来了“燃亮号”的第32次到来。

  每个月有10天的时间,一辆被称为“燃亮号”的白色金杯牌旅行车,载着专业社工和志愿者辗转于禄劝县马鹿塘乡的6所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

  “燃亮号”是“燃亮三号——云南流动教室志愿服务项目”的简称,是由香港青年社团和企业资助,团昆明市委、昆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具体实施的公益项目。该项目是根据山区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服务方案,为山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成长课程、电影工作坊、团体辅导、社区探访等服务。

  始于2013年10月的“燃亮三号”至今已为山区孩子服务了近两年。由于经济落后,有的学校到乡政府的道路至今还没有硬化。全程30多公里,中途翻越了两座海拔约3300米的高山,经过了159个反向弯路。但是到了学校,所有人都觉得,路途的奔波之苦与这里的孩子求学之苦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5月26日,记者乘坐“燃亮号”与社工们一起前往大山上的麻科作小学,记者看到,几间低矮的砖瓦房,一块坑坑洼洼的黑板,几张课桌和几条长凳,这就是麻科作小学的“全部家当”。这所窝在大山上的“麻雀”小学,全校只有1名老师,11名学生。

  今年年初,该校原先的老师被调到乡镇教书,2004年被“清退”的代课老师田开文又被请了回来。离开教学岗位11年后,他有些不适应。他除了要负责这11名学生的所有课程外,每天还要做三餐给学生们。最让他为难的是,他想要给学生们上音乐课,可自己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

  自从“燃亮号”的志愿者来了,田开文一下子轻松不少。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唱歌、学跳舞、做游戏,还可以听志愿者讲故事。有些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新鲜事物”,校园里的笑声一下子多了起来。

  由于马鹿塘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占全乡儿童的48%。这里因此成为“燃亮三号”的服务重点。

  “第一次到小学时,并不受学校老师的欢迎。”“燃亮三号”项目负责人张洪膑说,有的老师认为,他们是“打着公益的名号成就自己,来一次以后就再也不见了。”

  然而社工和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看到,“燃亮三号”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深深扎了下来,带来了实打实的“干货”:

  他们分成小组,探访社区,深入了解山区儿童的生活、家庭和社区环境,并通过“社区探访”和“家访”的形式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宣传儿童保护知识。每次服务开展前,志愿者们都要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他们举办儿童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游戏开展团体辅导,增强山区儿童的团体合作能力;透过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为山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课程,填补学校课堂上的空隙;开展电影工作坊并结合山区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儿童一起讨论和分享电影中的故事和情节。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还要分享、总结经验。

  为促进这一公益项目的开展,自“燃亮三号”开展服务至今,团昆明市委和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都要选派一名工作人员跟进整个活动。今年年初,团昆明市委还开展“燃亮三号”志愿服务意见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课外团队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服务环节设计等。

  “我们要把‘燃亮三号’构建成学校、社区、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能提高山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增强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团昆明市委的一位负责人说。

  在团市委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燃亮三号”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参加的志愿者不断增加。大昌行集团云南区域办员工、云大总裁班企业家、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等都是其中的志愿者,有的志愿者甚至辞职来参加“燃亮三号”的志愿服务。

  “这个项目让每一名志愿者都有成长。”张洪膑?说,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燃亮三号’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 志愿者才艺展示 课外团队活动 课堂学习 电影欣赏 社区探访”的服务模式。服务也从学校深入到农村家庭,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为使该项目活动常规化、服务专业化、管理规范化,项目组还建立了项目评估机制,制作了针对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的过程评估表、过程记录表。

  截止2015年1月,该项目已服务学生6781人,服务438小时,参与学生及探访家庭23288人次。去年,“燃亮三号——云南流动教室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