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微志愿 > 正文

校园公益项目自我“造血”能量几何?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7-13

来源:公益时报 张明敏

  7月底,第二届“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将迎来全国总决赛,这个发端于2014年,由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推出的中国大学生领袖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公益创意人才。

  按照“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规划,共计3年投入150万美元,每年选择10所高校开展公益创意项目资助。

  当前,企业为初创型校园公益项目提供种子资金助其发展俨然成了当下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向,启动资金注入、培训导师上架、项目成长管控已经成为创意公益项目的孵化路径。

  但这其中,不乏一些较有“眼光”的学生,项目越做越大,将资助资金发挥“极致”后,执行成本仍然很高,于是开始积极寻求社会资本,但资本又是逐利的,这使得校园公益项目的市场融资远没有那么简单。

  公益种子资助计划

  谢斐讯和李静均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在“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的感召下,两人的自创公益项目“异国益+”、“非视觉摄影”成功入选,并分别获得5000元人民币启动资金。

  在谢斐讯看来,广州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此生活,但却较难融入当地文化,如果将其母语条件利用起来,帮助本地人学习外语,这将成为双赢,“异国益+”就这样创立了。

  而李静创立“非视觉摄影”项目初衷面对的对象是视障群体,人们每次都拍摄视障者,而他们也同样应该有拍摄的权利,让他们拿起相机拍摄有助于更好融入社会。

  “拿起相机,走到户外,在志愿者的辅助下,通过身体的触觉和听觉感知世界,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融入世界。”李静说。

  早在创立之初,谢斐讯和李静就已经找好了受益对象。

  “金沙街新社区”是广州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者相对贫困,社区条件也十分有限,谢斐讯瞄准了这一“市场”,选择将“异国益+”项目在这里生根。

  很快,社区里一名叫做赵晶晶的女士成了“异国益+”的开发对象。

  近几年,赵晶晶生意不景气,原先儿子出国游学上个补习班是常事,如今家里的经济状况却不允许。

  谢斐讯在“金沙街社区”的走访中,注意到了赵晶晶儿子这一信息,决定让外籍人士Sim帮助她,几次沟通后Sim如约每周一次的英语辅导开始了,一段时间后,赵晶晶的儿子用成绩证明了“异国益+”的功效,而Sim也因为多次支教社区显得越来越“入乡随俗”,这使得谢斐讯看到了未来的市场。

  与赵晶晶的儿子有着相同“待遇”的是广州视障人士王峰。

  儿时的一次事故中,王峰的左眼失明,随后右眼视力也逐步降低,至此王峰的生活开始变得暗淡,少有出门的他在几次社区活动中被人告知“非视觉摄影”项目后,王峰很快与发起人李静取得了联系。

  “人在视觉感官功能下降,甚至逐渐丧失之后,身体其他部分的感官能力将会增强,触觉、听觉将更敏感,这有助于他通过其他感官感知体验来进一步融入社会。”李静说,“看着视障者只能当做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就想着这些对象能不能去拍摄别人。”

  最终,王峰成为了一名“非视觉摄影”师。

  主动谋求市场资源

  通常情况下,项目支持方在给予启动资金和必要相关辅助后,更希望项目能自我发展,达到相关预期。

  “‘星巴克青年领导力’则更希望被选中参与者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对于项目长远发展甚至取得市场收益,并不在考虑之列。而学生们通过项目运作,个人意识到需要引进社会资本达到可持续发展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意识提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主管李琴对《公益时报》表示。

  即便没有项目方资金的持续注入,谢斐讯和李静都觉得自己的项目具有相当的市场潜力,应该向市场要资源。

  “异国益+”通过征集广州外籍人士,通过其个人母语优势参与自愿奉献,让其加入到本土文化生活中,谢斐讯有过类似调研。不管是在广州待了多年,还是才进入广州的外籍人士都有着迫切希望融入本地文化的想法,“异国益+”进驻广州市最大保障性住房“金沙街新社区”后,当地社区孩子的变化,令谢斐讯受到非常大的鼓舞。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统计,目前,中国的视障人士约有近600万人,这个数字对于李静来说有着莫大的驱动力。这个项目正是要通过“非视觉摄影”去帮助视障群体融入社会。李静曾经想过,“非视觉摄影”的对象不一定只是视障群体,也有可能是普通人群。

  “让普通群体蒙上眼罩,感觉一把非视觉摄影体验,这将有助于普通人更好地认识视障群体,这些普通群体同样值得市场开发。”李静说。

  市场“不买账”

  起初,谢斐讯中标“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获得5000元启动资金,在稍后运作过程中,正逐步消耗,而项目中的重要支出就是人力成本。

  “5000元启动资金,现在大约还剩一半左右,这个项目团队共有5人组成,大部分都花在人力成本上,基本为项目执行费用。”谢斐讯说。“如果项目想要继续,这5000元启动资金绝对不够,有机会就希望向市场融资。”

  面对市场融资,谢斐讯也知道,这并非易事,但为此他也有着充足的理由。

  “由外籍人士支援服务方式,向普通家庭开展特色口语沙龙,帮助提高英语水平,就特别有意义,这就应该是市场。”谢斐讯说。

  随着项目的有序推进,原先的种子资金5000元被很快消耗着,带着“异国益+”谢斐讯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支持机会。

  由于项目侧重于语言交流的特殊性,谢斐讯找到过广州新东方等相关语言培训机构,想让语言培训机构支持“异国益+”获得资源发展。

  几次沟通后,广州新东方认为“异国益+”项目初衷很好,但广东新东方已经有着完备的培训体系,也可以提供外交服务,留给“异国益+”的空间并不多。随后,谢斐讯又继续尝试过多家机构,对方大多只有免费提供场地的合作意向,这让谢斐讯有些为难。

  李静的情况比谢斐讯稍好,但也没有获得真正市场投资,仍停留在资本单一资助层面。

  通过“非视觉摄影”找了不少企业,广州一家本土3D打印企业决定与“非视觉摄影”合作,帮助视障群体免费打印20幅由其拍摄的3D照片,让视障者通过触觉感知自己作品效果。

  “20张,按照淘宝价50元/张计算,就约有1000元资金,市场虽然反应不热,但我相信还是有资金愿意投入的。”李静说。

  找资本 先练好“内功”

  向市场要资金的想法,几轮下来着实给了谢斐讯和李静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发现向市场要资源远没有那么简单。

  李静为了“非视觉摄影”项目,连续跑了多家企业,大多吃了闭门羹。在她看来,企业对于公益项目也并不是不感兴趣,关键是公益项目有没有足够影响力。

  “每家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都会有着一定预算,但是给不给你投就取决于你的市场影响力,足够好的公益项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价值最大化,企业投资也视为价值投资行为,但前提是项目优秀。”李静说,“目前,感觉周边大多公益项目和公益创业者对于市场的分析还并没有那样精准,这需要长一些时间来磨炼。”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青年领导力”项目主管李琴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表示,“最初,项目设计时并没有要求太多市场化成分,更多是希望通过申请者参与项目运作,来提升自我能力,但现在看来,确实有一些项目走在了前面,以市场方式寻求发展为项目可持续性找到了可能,但要想获得真正市场价值,校园公益项目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中国社科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王世强表示,“企业参与公益活动有利于增加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调动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同时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但公益项目要得到企业青睐,一定得具备影响力,同时能够契合企业品牌文化,这样企业才愿意投资。”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 ”取得授权。

  作者:张明敏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作者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企业认证”2.0版本将于9月出炉

  ●江苏风灾“社会组织服务联络中心”成立,官民协调机制是否应常态化?

  ●社创系列一 | “影响力”投资成社会企业最大“金主”

  ● “小额信贷”——农村信贷市场的“进攻式”扶贫

  ● “撤点并校”叫停背后的民间力量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