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表示,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使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把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在雷锋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孕育而生,在现代文明理念的涵育滋养中蓬勃发展,也在顺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渐成体系,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助人自助的新形式,倡导了快乐服务的新生活,激发了社团组织的新活力,培育了社会治理的新力量,探索了公民教育的新途径。目前,上海市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212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1.53万个,市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94支,建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219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102家,形成了20类共五万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广泛参与低碳环保、精神关怀、为老敬老、扶危济困、应急救援、科学普及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一道风景。
上海市正以“完善100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列入201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供给侧改革,通过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破解供需错配,实现志愿服务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通过优化数据建库、登记注册、时间记录、查询认证等功能,使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获取相关信息更加便捷;通过完善供需对接、资源整合、项目孵化、团队培育、能力建设等功能,使老百姓就近就便享受到更优质的民生服务;通过完善指导监督、激励保障、文化建设等功能,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使志愿者、支持方、服务对象等不同群体都有更强的获得感。
志愿服务具有推动民生改善和促进自我完善的双重功能,因此文明素质、改善民生与志愿者最大的关联在于,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促进民生改善,而且能实现自我素养的提升。当前,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已经从注重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迈入了更加注重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