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评论 > 正文

青年慈善学人亟待“输血”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5-17

来源:慈善公益报

  在后《慈善法》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公益”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慈善组织正在迅速增长,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我国慈善行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学术人才和专业研究人才还相当欠缺。公益慈善行业中现有的研究人才呈现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等现象,而且公益慈善青年研究学者所受关注较少。因此,挖掘、发现、培养青年慈善研究人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竹林计划”启动

  日前,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敦和基金会在京宣布,联合启动中国青年慈善学人“敦和·竹林计划”(以下简称“竹林计划”)。“竹林计划”将面向全国40岁以下的在校硕士生、博士生、青年学者、慈善组织从业者等,就公益慈善文化、慈善理论体系、慈善政策、慈善模式等研究领域开展研究资助。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处处长王萍、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敦和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马庆钰等出席启动仪式。

  王萍向《慈善公益报》记者表示,民政部高度重视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慈联和敦和基金会开展的“竹林计划”为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研究人才培养开了个好头,是解决我国慈善事业专业性、研究型、年轻化人才不足问题的一次创新探索。

  “2016年是中国慈善发展的关键年,是里程碑,慈善组织开始关注、资助学术理论的构建,也就是为行业培育思想文化的土壤,这与政府慈善立法,加强行业的法治、规范发展互为呼应,相得益彰。”刘佑平表示。

  刘洲鸿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4年来,敦和基金会作为一家资助型公益机构,坚守“尊道贵德”的价值观,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持续资助国学传承、公益文化、公益支持三大领域。“针对我国传统公益慈善文化研究薄弱的状况,‘竹林计划’规定对于本土公益文化类研究资助比例不低于30%,对于传统公益模式、理论和价值观进行研究。”他希望“竹林计划”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投身慈善研究,培养一批心无杂念、甘于孤寂的慈善研究学者,推动中国慈善事业进步。

  可谓“珠联璧合”

  马庆钰高度评价“竹林计划”,认为这是中慈联与敦和基金会“珠联璧合”,为慈善研究领域“植树造林”的义举善行。他希望中国的青年学人,要把握好慈善法带来的机遇,借助“竹林计划”的支持,研究慈善,致力公益。

  “竹林计划”由研究成果奖励计划、研究项目资助计划、研究成果出版资助计划、国际会议支持计划四部分组成。

  研究成果奖励计划于即日正式启动,对过去3年左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和奖励,奖金总额为12万元;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拟于今年9月启动,届时主办方将发布课题征集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课题申请进行研究资助,资助总额为80万元;国际会议资助计划和研究成果出版资助计划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启动。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