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慈善食堂遭遇蹭吃族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3-14

来源:慈善公益报

  近日,《慈善公益报》记者在浙江绍兴、杭州调查采访发现,慈善食堂本是向社区里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或廉价的一日三餐。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到慈善食堂来“蹭饭”,这不但大大加重了社区志愿工作者的负担,而且也让他们感到心寒。

  免费食堂遇蹭吃

  家住浙江省绍兴市的社区志愿者王阿姨最近有点烦,她有许多话想对《慈善公益报》记者唠叨。王阿姨是一名社区志愿者,在社区的“爱心免费食堂”工作,主要是为社区里上了年纪的空巢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已经持续了有些年头,和食堂里其他志愿者一样,王阿姨做这份工作是纯粹的义务劳动,不拿一分钱工资。用王阿姨自己的话说:“我有退休工资,儿女也成家了,没有什么生活负担,做志愿者就是想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但做了善事,而且每天过得还很充实。”

  街道负责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成立爱心免费食堂,这是塔山街道办事处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在社区活动室中划出一块区域,专门组织志愿者来食堂工作,并从街道日常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食材的采购。只要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都可以来吃饭。”

  今年78岁的赵阿仙(化名)老人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开始听到免费吃饭的消息,我也是半信半疑。现在,我每天都来食堂吃饭。我一个人住,以前都得麻烦女儿中午送饭过来,现在这里既不花钱,而且人多又热闹。”对于这一善举,老人们交口称赞。

  然而,随着免费食堂的事传开后,有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志愿者阿姨们慢慢地发现,有些生活能自理的中青年人也混了进来,一开始只是偶尔来,到后来就成了常态,混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居然还有20~30岁的小伙子,这让在食堂工作的志愿者阿姨们既气愤又无奈。

  志愿者李阿姨说:“我们社区独居老人不少,到现在每天来这里吃饭的有20~30人,一开始有些人只是偶尔来,我们看见了也没说什么,他们就无所顾忌经常来蹭饭,人的数量也逐渐地多了起来。现在连年轻人也来蹭吃,太不要脸了。”

  2月16日上午10点半,《慈善公益报》记者专门来到“爱心免费食堂”探访,发现已经有几个岁数不小的老人在门口等待开饭了。《慈善公益报》记者打听了一下,他们说都住在这个社区,除了子女回来看他们的时候,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待在社区的老年活动室,一日三餐都在爱心免费食堂吃。

  过了11点,人逐渐多了起来,《慈善公益报》记者果然发现几个中年人模样的也在人群当中,和周围的人大声聊天。在食堂里面,志愿者王阿姨、李阿姨和其他人都在忙着准备11点半开饭。这时,有一两个年轻人模样的在食堂门口张望。食堂门一开,随着人群,年轻人也进入了食堂,熟练地拿起餐具,到打菜处打满了饭菜,找了座位,悠然自得地吃了起来,全然不顾志愿者阿姨们的大声抱怨。

  《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午餐有4~5个人显然不符合吃免费食堂的条件,从他们的行为举止来看,都是经常来的。但当《慈善公益报》记者上去询问时,他们都警觉地走开了。《慈善公益报》记者向周边的老人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些人也都是这个社区的住户,平时不上班,有的是聚众赌钱,有的经常去网吧混日子。“唉!年纪轻轻就这样好吃懒做,太不像话了。”一位老人气愤地说道。

  《慈善公益报》记者找到了“爱心免费食堂”的志愿者负责人胡阿姨。胡阿姨介绍说:“这种蹭吃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开始时对来吃饭的人进行筛选,让他们主动出示身份证并登记,符合帮扶条件的才能进来吃,开始时大家都很自觉,时间长了,大家都熟悉了,加上我们人手不够,也就不再登记了。后来,食堂免费在社区传开之后,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就无暇顾及这些了,就有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来蹭吃,刚开始被我们发现,我们让他们主动离开,识趣的就走了,有蛮横的就和我们争吵,第二天还会厚着脸皮来蹭饭,我们被折腾得很累,想管也管不住啊!”

  “不光如此,还有更气人的。”王阿姨听到《慈善公益报》记者和胡阿姨交谈后有些激动不已。“不让他们来吃,他们就闹,还到社区造谣中伤我们,说我们拿了政府多少多少补贴,天地良心,连食堂的菜有时都是我们从家里拿过来的,听到这种话,我们志愿者的心都寒了。”王阿姨委屈地说道。

  逐渐成普遍现象

  无独有偶,类似蹭吃这样的情况不光只是个案。《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别的城市的爱心食堂也遭遇类似蹭吃的尴尬,与上述略有不同的是,有些食堂是象征性收费的,可就因为收费,原本是为一些特殊老年人准备的慈善食堂,却成了一些人的大众廉价食堂。

  2008年,杭州市闸弄口街道春晖社区的“夕阳厨房”开张了。当时,这件惠民实事让大伙儿兴奋了好一阵子。尤其是老年人,春晖社区王书记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菜多又便宜,不知道有多受欢迎。”

  自2008年营业以来,“夕阳厨房”一直是5元“一荤两素”。社区还给老年人发了“爱心卡”,60岁以上打9折,80岁以上打8折。这些年来,固定在食堂用餐的老年人大约有60~70人。但是最近,来吃饭的人年轻人越来越多,多是附近的上班族,弄的老人们来吃饭时连座位都没有,等年轻人散去,菜也剩不了多少,这让社区老人们非常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

  《慈善公益报》记者发现,在“夕阳厨房”用餐的年轻人,很多并不是社区居民。“的确,有很多外面的人会过来吃饭,比如周边工地上的民工、公司里的职员,还有装修工人等等,大家都是来杭州打拼的,我们也不好意思拒绝。”王书记无可奈何地说道。

  莫让行善者心寒

  《慈善公益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慈善食堂现在已经在我国普遍存在,无论免费的“爱心食堂”还是实惠的“夕阳厨房”,都是为特殊老年人提供生活便利,使他们更好地享受社会福利,是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部分。可如今,却成为一些人不劳而获的“新目标”,这份善心正在被过度消费,如何破解这种尴尬局面,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种蹭饭现象依然会持续下去,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不再有人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善事,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需要被帮扶的困难群体。这也是我国基层慈善公益事业所面临的问题。

  对此,西安工业大学教授郑升旭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蹭饭现象是近年来我国物价不断上涨的产物。慈善食堂是一种社会福利,蹭饭者实际上将这种福利变成了自己的福利,就是经济学中所谈到的‘搭便车’现象,产生的是外部不经济。蹭饭族分享了这份福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并且违背社会道德底线。”

  “与其纠结那些蹭饭人的贪小便宜,不如让他们心怀感恩做好本职工作。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慈善是一切良性文化的根基。如何将慈善作为根基培养,事关整个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只有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么人们为慈善公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会在自己身上得到回报。”长安老子研究联谊会会长李醉这样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

  记者 泊 伟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