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日照市委 山东青年志愿者
7月16日早6点,近乎一夜的大雨,带走了连续的高温。
9岁的田钊朋,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跳下床,冲到客厅,摸出了爸爸的手机,解锁、点击、刷新。
在志愿者打卡器的app上,城市总榜上赫然显示着,第一名田明玉,工时2352小时。“只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总是做好事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不会坏到哪儿去!”田明玉的初衷很简单。
田明玉,现任牵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党支部组织委员、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曾先后荣获“日照市优秀志愿者”“山东省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看,那个人是我爸爸
“看,那个吹哨子的是我爸爸!”自豪的语气衬着飞扬的表情。
“田钊朋,你爸爸每天都来站岗呀?”
对呀!”
“田钊朋,你为什么想当志愿者?”
“因为我爸爸是志愿者,所以我也要当志愿者!”稚嫩的小脸,满满的认真。
今年35岁的田明玉,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靠着专业成了“乡村医生”。
“工作之余,我总琢磨,用自己的力量去干点有意义的事!”这个念头,始终在田明玉的心里。
2012年一次同学聚会,同学的一个无心举动,让田明玉终于找到了“队伍”。
“当时,我看同学用手机在看一个app,”从同学口中,田明玉了解到,这个app里记录的就是自己一直想干的事:从事志愿服务别人。
日照第三小学地处日照北路,学校周边车多、人多,且只有少数女家长在维护秩序,缺少男性志愿者的协助,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不能保障。田明玉听后立刻跟同学说,“明天开始,我去!”
5年!风雨,无阻!
我只是每天早到、晚走10分钟
每天大早,田明玉都是第一个到学校值勤。
换志愿者衣服、拿旗子、带哨子,一切就绪后,别的家长跟同学们才陆续到学校。
“指挥交通、劝说停车不规范的家长、护送学生过马路、保护学生安全到校、下雨天给没带伞的学生撑伞,都是我的日常工作。”田明玉不好意思地边笑边挠了下头发,“其实,我只是比别的家长早到了10分钟、晚走了10分钟而已。”
田明玉想法很明确,一定要在斑马线上,让孩子们安全地通过,但,有时也有不和谐的音调出现。
“你凭什么管我?你怎么不说别人?”
“我就要这么停!你算老几啊?”
“你干这个,给你发多少钱?”
每当听到这些,田明玉的内心很无奈。
“不想与他们争辩,志愿者是无薪的,不管怎么解释,有些人还是会‘泼凉水’。”田明玉平静地说。
5年1800多天的护学故事,田明玉一句话就带过了,但有一个画面,他遗憾至今。
两年前下午放学,大家像往常一样在路口的斑马线上护学,一个小男孩儿冲上了斑马线,结果被一辆电动车蹭倒,“我们赶紧去扶孩子,还好没大碍。”骑电动车的女孩儿,却一直在喊冤:“我是按指示灯走的,谁知道他冲了出来。”
虽然,最后女孩儿在大家的说服下,也带着男孩去检查了,双方解决得不错,但田明玉直言:“我经常会想起这件事,你说,咱就在那护学,怎么还让人家的孩子给撞了呢?”
一天四次的护学,田明玉见过了各种行人和各色车辆,也会有不愉快发生,“我想呼吁大家,在路上遇到行人过马路时,做点让步,车辆先让让行人,大家多点理解、多些包容!”
儿子毕业,我还在这守护,因为成了习惯
“老田,把车停这儿吧!”三小门口,等待接孩儿的张大爷,一边把自己的电动车摆好,一边摆手招呼着田明玉。
三小周边的便利店,田明玉拿着酸奶准备结账,“给你打个八折!”看着一脸懵的田明玉,老板笑了:“看你们一天早来晚归地护学,不容易!”
大雨滂沱的清早,田明玉抱着执勤用的一大包装备,刚走到学校附近的药店,“把东西放这儿吧!等天好了,再来拿,我给你看着!”药店工作人员大声地喊着,“你们整天为这些孩子忙活,我们也想做点什么!”
……
“你做了什么,别人都看得到!”周围人无心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让田明玉倍感温暖。
“以前总想着去帮助别人,可途径太少、困难多,人家总觉得你帮我,是不是有什么企图。”田明玉有点激动,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家人、周围的人支持,帮助人,变得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们现在还在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跟我们一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看着天真、可爱的小志愿者田钊朋,他目光坚定:“现在,我儿子在这儿上小学,我在这做护学,等我儿子毕业了,我还是会继续坚持在这做孩子们的守护者,因为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的孩子
不护学的时间,田明玉除干好本职工作外,还是市阳光助残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按照田明玉和儿子的计划表,周末都是雷打不动去“青春驿站”的时间。
“从4岁开始,每次出去做志愿活动,我都带着他。”田明玉坚信,父母是儿子最好的老师。“五年来,我跟儿子一样,都是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慢慢学习,慢慢成长。”
“‘青春驿站’的灯塔区域,是我们协会负责。”田明玉解释,现在是旅游旺季,“青春驿站”里的“九小”服务小药箱,此时最是忙碌。灯塔海域的礁石多,外地游客不熟悉情况,在畅游大海的同时,经常会不小心被划伤。
“现在每天有10多人被划伤。”前几天江苏游客的举动,一直在田明玉脑海里闪现。
7月初的一个傍晚,一个40岁左右操着江苏口音的男子,在同伴的搀扶下,神情焦急地来到“青春驿站”求助,“我一看,伤得有点深,血流了不少。”田明玉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清水冲洗、撒药粉、厚厚的纱布按住、缠上绷带,麻利而专业,一气呵成。
“几分钟后,见血没有渗出绷带,我松了口气。”当时划得有点深,田明玉还是有点不放心,嘱咐游客,回宾馆休息,如果感觉不适,马上去医院缝合。
“感谢啊!多少钱?”临走时,受伤的游客要付费,“我说不要钱,他们一脸吃惊。”田明玉说道。
送走了受伤的江苏游客,田明玉和儿子收拾着药箱,谁知受伤游客的同伴又跑回来了,把一包东西往桌子上一放,就跑了。
“十多支冰棍呢,景区里的冷饮多贵啊!比付给我们包扎的花费要多多了!”游客的感谢之意,让田明玉耿耿于怀。
晚上,回家的路上,9岁的儿子说:“爸爸,你好棒啊!我能感觉出那位叔叔对你的感激,我向你学习。”
“志愿者服务,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的孩子。”田明玉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