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青在线
浙江省常山县新昌乡下徐小学学生王颖(化名)的妈妈卧病在床,无力照顾王颖的生活。王颖的小脸蛋上结着泥垢,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甚至都不敢看着对方的眼睛。王颖只知道“爸爸在赚钱”,至于去了哪里,他并没有概念。
在新昌乡中心小学的450名学生中,70%是留守儿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孩子对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归似乎习以为常,甚至会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妈妈不要我了”。这种看似稀松平常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触目惊心的数字。
超六成留守儿童有孤独感
2015年,公益组织歌路营在走访河北、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百所农村寄宿学校后发布《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到初中)寄宿制学生中近60%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平均身高比同龄孩子矮6~10公分,平均体重轻3~9公斤。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下,63.8%的孩子有孤独感,17.6%的孩子存在抑郁问题,8.4%的孩子甚至想过自杀。
2016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治理层面第一次对留守儿童问题作出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已经在硬件上为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筑起一道防护墙。农村寄宿学校的上铺护栏变宽了,孩子们午饭里的肉多起来了,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图书室和多媒体室。与之相比,对孩子们精神上的情感关怀却仍显匮乏,孩子们面临的孤独感并未改变。
故事成为替代性疗愈方式
自2010年以来,团中央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已连续5年将服务重点聚焦留守儿童情感和心理发展。各级团组织牵头推行七彩课堂,建立七彩小屋,留守儿童在这里可以和父母视频通话,也可以在青年志愿者的辅导下做功课、学乐器,还可以与心理辅导志愿者谈心、做游戏。
类似的尝试也出现在民间。经过多年一线实践和田野调查,“讲故事、送故事”成为一些留守儿童社会服务组织打破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切入点。
从2013年起,国内多家公益机构开始发起“给孩子送故事”的公益项目,通过在农村寄宿校舍安装播放设备,给孩子配置“故事盒子”等终端,把“睡前故事”送到国内数十万孩子床前。
“睡前故事”“小雨点广播”等给孩子读故事的公益项目先后上线。这些公益项目不仅为孩子录制故事,还向乡村学校提供播放故事的器具和教师培训等配套设施与服务。据了解,5000元左右的成本就可以让一座小学的孩子整整6年都有故事相伴。
这些微小而美好的举动,效果显著。调查显示,97.1%的孩子喜欢睡前故事,88.4%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一比例较之前提升了65.2%),79.7%的学生爱上了宿舍生活(这一比例较之前提高了56.6%),68.5%的走读生听过住校生给自己讲故事,有助于改善同学关系。更有调查表明,在睡前故事的抚慰下,普遍困扰留守儿童的入睡困难、失眠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在美国康特柯斯塔少年监狱,管理人员通过每晚播睡前故事,使有着严重行为偏差的问题孩子减少了攻击性行为。故事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有助于抚平孩子心灵深处不能说、不愿说的伤痕,让他们看到生活中新的可能性。
联合行动让影响力规模化
然而,国内相关的公益行动也面临掣肘:内容缺乏吸引力,好的故事没有版权。受人员、经费限制,相关项目难以规模化发展。
“《三个和尚》的故事你听说过没有?”
“好像没有……”
采访中,这些孩子对故事的了解程度多少让大家有些意外。
为了让“故事”在农村留守儿童疗愈的道路上发挥更长远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儿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致力于儿童发展救助的大型公募基金会和社会组织,联手蚂蚁金服公益平台共同发起了“多陪你10分钟”大型公益项目。这是一次民间联合行动的创新尝试,将社会服务一线经验、耐心资本和互联网技术串联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今年“六一”期间,项目上线,黄菡、何炅、郎永淳、路一鸣、佟大为、张泉灵、周洲等公众人物,率先为孩子们录制了晚安故事,以此呼吁公众关爱留守儿童,同时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的讲故事音频。这些故事经过筛选、入库和包装,将通过故事盒子、农村寄宿学校广播等公益产品和系统,传送给全国40多万名留守儿童。
河南省嵩县饭坡镇青山小学四年级女生王玉鸽和她的同学们,是这些故事的第一批“试听员”。当电视机屏幕上出现月亮姐姐的笑容时,女孩子们开心地尖叫起来。一个故事讲完,孩子们却不肯结束,强烈要求“看一段,再看一段”。老师没辙,这堂故事课只得严重拖堂。
实际上,这并不是王玉鸽他们第一次收听来自远方的故事。2013年,就有公益组织为学生们配备了听故事的设备,却因为使用频率太高,很快“寿终正寝”。校长想办法把故事导了出来,用学校的广播设备播放给孩子听。
每天早读前,老师白会娟会安排一名年龄稍大的学生到校办公室把广播打开。青山小学卧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中,四周空旷,广播传得很远。每天清晨,孩子们就在故事的陪伴下,沿着山路去上学。
青山小学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常年无法回家团聚。白会娟告诉记者,孩子们对故事的依赖程度很高,故事也确实帮助孩子慢慢敞开心扉。他们开始认识和思考外面的世界,阅读和沟通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每周二下午一到阅读时间,大家拿到书后就会立刻安静下来,根本不用老师维持秩序。”白会娟说,“9岁的王玉鸽在参加读书活动之前性格内向,不爱与同学交流。现在,她喜欢在阅读课上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性格开朗许多,口才也得到了锻炼。”
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创新
不久,新录制的故事将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青山小学和各地乡村学校。这是互联网信息整合存储功能和分享精神在公益领域的一次创新。
据了解,一个持续更新的儿童故事数据库已经上线,由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搭建运营,被称为儿童故事“版权银行”。在这里,全社会能讲故事的爱心人士都可以加入进来,录制个性化、健康向上的故事,通过蚂蚁金服公益平台,输送给全国千万留守儿童。
“版权银行”目前已经和蒲蒲兰绘本馆、爱心树绘本馆、飓风社绘本、启发文化等儿童绘本出版机构达成合作,并尝试打通更多资源,解决以往困扰“读故事”草根公益行动的书籍版权问题。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故事产品聚集在一个具有分享精神的平台上,将更有利于这些故事音频的管理使用。
据了解,此次“多陪你10分钟”公益项目征集的音频故事将通过睡前故事库、小雨点广播故事库、故事盒子3个平台累计送达全国超过46万名孩子。同时,这些故事还将在全国29个省、328个县、1.6万多个农村淘宝服务站播放,送给更多乡村学校和留守儿童。
作者:杜沂蒙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