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社区党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以往党员进社区的活动中,存在着“报而不到”、“到而不为”等问题,党员志愿者与社区群众产生了“供需脱钩”。
针对这些问题,石景山区打造了“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形成了“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管理与激励相统一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一呼百应”系统已经覆盖全区所有9个街道共151个社区,注册党员5万余名,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5428次。
手机下单,服务就来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一呼百应志愿行动”公众号一键关注,进行简单的注册后就能进入系统。来到公众号主界面后,点击“志愿服务”菜单中的“我要下单”按钮,可以快速预约志愿服务。申请者需要在订单中明确服务地点、服务类型、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需求人数,以便党员志愿者精准对接,按需服务。
“系统将社区群众的核心需求分为代理服务、上门服务、建言献策和知识技能,通过‘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方式对接党员志愿服务。”石景山区委组织部张晓东是“一呼百应”系统的“大管家”,从前期的需求调研、系统开发到社区对接、系统运营都有参与,“除了微信,居民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或者拨打热线提出需求,系统指挥调度中心进行统筹调度,党员志愿者浏览到需求信息后就和‘点单人’联系,开展志愿服务并获得积分奖励。服务结束后,调度指挥中心还会通过电话回访帮助群众做好服务评价,提升安全度和满意度。” 在金顶街街道西福村社区,已经年满82岁的失独老人陈学英去医院取药换药十分困难。社区了解后,每到老人换药的日子就提前在系统里下单,党员志愿者立即接单,陪护老人往返医院。记者在系统内看到,长期帮扶陈学英老人的党员志愿者朱红路已经累计参加志愿活动144次,是社区内名副其实的“服务之星”。
西福村社区党委书记王学秀是最早接触“一呼百应”系统的尝鲜者,她体会,这个系统既能精准对接解民需,还能让党员服务落到实处。此外,党员积分和个人志愿服务排行榜还将作为年终党建考核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年度的评选表彰。
一呼百应,共建共治
除了帮扶老人,解决群众困难外,“一呼百应”系统还为八宝山街道三山园社区找到了群众舞台。去年5月,在同文中学大礼堂上演的“红五月”文艺汇演让社区居民印象深刻。
“搁以前可不敢想,别说是几百人的大礼堂了,连间空房都没有,缺少场地什么活动都办不了。”社区党委书记宁丽娟说。通过“一呼百应”系统,社区与同文中学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恰好学校新建成的大礼堂可以容纳三四百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将礼堂作为社区开展活动的基地。
“之前想办活动苦于没有场地,不办活动又引来群众抱怨,‘一呼百应’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做成了以前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回想起当年与学校对接的场景,宁丽娟的脸上挂满了微笑,“除了举办文艺汇演,我们还和附近的中医眼科医院、市检察院一分院、市一中院达成共建合作意向,通过系统定期为居民举办健康义诊、法律咨询进社区等活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去年7月,在石景山区创建无违建社区百日行动关键阶段,“一呼百应”系统还为广大党员和党组织参与拆违治乱搭建了平台。西福村社区利用平台优势,组建了一支老街坊拆违治乱应急队,通过系统发单、接单,深入社区带头自拆、劝拆、清理杂物,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有了“一呼百应”系统“穿针引线”,石景山区的拆违治乱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完成了无违建社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事项。 边用边改,完善功能
“一呼百应”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任何功能上的不方便不智能,都可能影响使用体验,阻碍党员服务的实际效果。
“2015年7月,在一次和西福村社区开工作推进会时,多位居民都提到了地图定位不准确、影响下单的问题。我们下来赶紧研究,前前后后改了不下5次,上线了精确的地址模糊查询功能,将腾讯地图植入系统,才逐渐解决了群众下单定位难的问题。”为了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张晓东和系统开发团队围绕核心功能志愿服务模块进行了20多轮迭代开发,平均一个多月就要迭代升级一次。
从2015年3月发展至今,“一呼百应”系统已经覆盖全区所有9个街道共151个社区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注册党员54203人,建有36支党员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5428次,服务人次达6.5万余人……
“下一步,系统将继续完善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积分兑换等功能,并与北京长城网、党建E先锋对接,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响应‘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石景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晋秋红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