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年轻人热捧“互联网 ”公益 16%简直“活雷锋”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2-29

来源:广州日报 王维宣、骆昌威

  原标题:年轻人热捧“互联网 ”公益

  读者互动数据说话

  传统公益模式逐渐改变 互联网技术降低门槛增加市民参与度

  说起做公益,最先映入你脑海的画面是什么呢?捐款捐物、义务支教、做志愿者……实际上,如今有了互联网的帮助,公益已经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想法就去做吧。只要你愿意,跑一场步、拍一张照片、买一件商品,都可能送出一份爱心。正像有人说的,中国正在进入人人公益时代。

  除了做公益的方式改变,现在大家对做公益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报记者采访得知,市民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除了为了帮助别人,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思考,这也为今天的公益事业带来新的生命力。

  如今,互联网技术为传统的公益带来了新的机会,影响了传统公益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参与门槛,“人人可公益”成为现实,也进一步为公益慈善的实施和运转提供了便利。

  有公益事业从业者认为,当前确实兴起一些崭新的公益形式,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公益有很多新载体新应用。不过话说回来,形式再怎么创新,背后的公益理念是关键,公益不是作秀、不是捐钱捐物的慈善,而是需要授人以渔,对受助者进行赋能赋权,让他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大写的“人”。

  参加广马的视障跑者和视障引导员们开始赛前训练。(资料图片)广州日报记者记者王维宣、骆昌威摄

  业内:低互动公益会影响持续性

  一项题为“互联网公益劝捐,你会捐吗”的调查显示,如果被频繁@或私信劝捐,超六成网友表示会反感。所以,公益活动需要注重用户体验,摆脱传统思维定势,以更为自然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是最重要的。

  捐了10元钱,你能得到一张写上自己名字的电子明信片,可以便捷地分享到朋友圈、微博,来传播和分享感动;当你捐赠的项目产生了进展,你还会收到一张张新的明信片,告诉你所关注的那些人,产生了哪些进步,支持的项目有了哪些发展……“这样一张张的明信片,比那些长长的财务报表好多了,捐款人要的就是这种回馈。”“路人甲”公益平台的创始人韩靖在经历过2次公益创业失败后,终于找到了得到认可的模式。

  第一次的成功尝试,韩靖感觉很快乐。自此公益成了他追求的事业,尽管2次创业的失败,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公益。“传统公益平台往往使捐赠者同情有余而感动不足,阻碍了项目捐赠的持续性。同时,公益平台对捐赠者的项目反馈频次低,内容少,缺乏项目执行与捐赠人捐赠行为的关联,影响捐赠人的捐赠体验。”

  创新:互联网满足小额捐款需求

  “最近几年,广州公益慈善发展有一个尤其引人关注的变化,就是市民的捐赠越来越踊跃,从现象上来讲,这可能体现在公益慈善的捐款数额方面。”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书院副研究员、博士胡小军分析,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涌现出小额捐赠平台,满足了市民参与公益,做小额捐赠的需求,另一方面,专门从事公益慈善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出现,也带动了整体社会对于公益慈善的持续关注。

  不少广州市民在受访时都表示现在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宽了,也更透明了。“以前想做善事捐钱,要专门去慈善会、红十字会,现在很多公益机构有了随手捐,点一点手机就做到了。”市民林先生的说法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业内怎样看这个问题?谈及年轻人参与公益的形式,北京的公益组织瓷娃娃中心志愿者张皓宇认为,现在网络捐助方式比较流行,往往会采取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公益捐赠项目进行捐助,比如在朋友圈里参与大家转发的公益项目,或在淘宝购物时选择一些公益项目进行捐款。而除了捐款之外,有参与度的公益活动肯定更受欢迎,比如运动筹款,捐赠“步数”,参与一些网络互动,比如像冰桶挑战之后有微笑挑战、饥饿挑战、减衣挑战等等,还有就是线下的活动,包括做志愿者等。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