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全运故事分享 | 志愿北洋,此生难忘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10-01

来源:天津大学团委

   讲述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营政。

  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筑工程学院的展演志愿者张营政,大家可能对我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知道我和我战友们的故事。

  记得我在操场上接到第一个指令,便是导演要求我们按身高排队。站在茫茫的人群里,迷迷糊糊之中我走到了第一排。从此,我的全运会生涯便和这个让我终身难忘的字符串交织在了一起—— D28,这就是我的点位。

  排练之前,我曾试想过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三伏天排练时烈日的曝晒、训练过程可能遭遇的各种伤痛、往返水滴时每天起早摸黑的疲惫……面对可能更多未知,我也曾不知所措,但当我真正站到了点位上, 面对脚下的D28,那一切都变成了坚守。

  站上点位,我们拿到的第一件东西,不是水果、零食、电影票,不是帽子、手环、训练服,而是一把雨伞。当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这把雨伞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天大学子沉甸甸的责任。人在伞在,是导演下的命令,从那一刻起,伞就如同枪之于士兵,成了我们排练生活的第一要义。为此,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学会了自己修伞,而我的那把伞在经历了无数次修补之后,从伞把、伞骨到伞罩,每一处都深深地印上了D28的痕迹,竹签、胶条、针线、502都能见诸伞端。面对崩开的骨架,我也想过放弃修补,从此退出修伞圈儿。但是,人在伞在不是口号而是责任,就是凭着那股韧性,这把伞和我一直坚守到8月26日,除了我,谁也打不开,除了我,谁也收不上。我旁边的信连硕,则用坏了家里所有的雨伞。当第二把雨伞在水滴炸开,他镇定自若,像往常一样默默地收好零件,第二天又骄傲的拿出了一把同样的新伞。当最后一次彩排,两千把不同颜色、形制的雨伞在水滴绽放,我们向全场人展示了,天南大学子如何演绎人在伞在,如何担起这份责任。

  训练过程中,最令人难受的应该是高强度训练所带来的伤痛,除了无数次开闭和甩伞,还有连续几个八拍的蹲起。动作、节奏、体态、表情、幅度,都在酸痛的膝盖和胳膊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总理说,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韧性。也正是凭着这股韧性,我们两千把伞,在津南的操场上撑起了一片天。我见过被甩断的伞划伤,滴着鲜血,第二天仍缠着纱布坚持训练的手;见过被钉子划破,一瘸一拐的脚;更见过受伤后仍不愿离开,坚持到看台见习的人们。站在我边上的女生,虽然具体的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她的点位却记忆犹新,E28.75。一个家在天塔脚下,却从未回家的女生。8月26日退场时,她磕破了膝盖,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到车上,回到学校的。但是我清楚地记得27日下午,为了上场不会僵住,她涂着红药水在雨里走了一圈又一圈,甚至站着吃完了晚餐。我依然记得,当体育强中国强响起,当红绸随着灯笼缓缓升起,当掌声雷动,那是二十七号晚上九点半,她的笑容依旧灿烂。这些伤痛都来自我至亲挚爱的战友。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坚守在一起。那种伤痛,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伤痕。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那些伤痕,如今已经成为闪闪发光的勋章,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节目渐渐成型后,我们的点位从天大南开变到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地方——水滴。去水滴,意味着遥远的车程,漫长的等待,严格的安检以及难以释怀的简餐。

  还记得第一次去水滴是在七月十九号,那天凌晨四点半,一千余人打破北洋园的宁静,向水滴进发。而我们真正开始排练,是九点以后的事。一上午奔波后紧随的是下午六点的再次启程,我已经不记得再次回到北洋园是凌晨几点,但那一定已经是第二天。这一天,我们全部任务就是保持队形,坚守点位。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也收获了惊喜和幸福,得到了唱响水滴的机会,那一夜漫长而精彩。从此,一场以水滴为阵地的持久战打响,胜负,都有我们掌握。

  我是6车的,不过今天我想说的不是6车,是整个车队里最特殊的一辆车——机动车23车,他们总是第一个集结完毕,也总是需要等到最后一名演员安全上车后才能离开,在这里,我要替那些跟我一样曾坐过23车的小伙伴们,感谢23车的兄弟姐妹们每一次地耐心等待。当然除了乘车,最让我怀念的当然就是那又爱又恨的简餐。我曾经不止一次对着水滴发誓,以后再也不吃简餐。但是当我们把里面的牛奶留给车上的女孩子,把面包传给吃不饱的男生,简餐的意义,就超过了它本身,它在记录我们过去的光辉岁月的同时,更见证了那段难得的革命友谊!

  在面对一切的困难和“伤痛”的时候,我们身后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在第一批演员来之前到达,最后一批演员乘车后离开,训练场、乘车处、就餐点,有演员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的身影,是他们在身后温暖着我们的同时,激励着我们一往无前,他们便是可爱的展演志愿者们。

  每一次整队,每一趟发车,都离不开我们组织组志愿者们积极地组织。从天大到南开再到水滴,他们用严密的组织形式,完美的组织方案,为我们的排练一路保驾护航。

  排演组志愿者,是在绿茵场上最忙碌的人之一。每个演员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脚步,永远和导演的激光笔保持一致;他们的心,永远和全场两千人牵在了一起。

  排练过程中每一份简餐、每一瓶饮用水、甚至是每一颗点位上的钉子,都凝聚着后勤组志愿者们的汗水。是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让我们脚下充满了力量。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我们可能没有见过凌晨十二点还在电脑前修改推送稿;为了追求拍摄角度,爬上高楼的他们,但是这就是宣传组。

  全运生活远不止眼前的排练,更有电影话剧音乐会。“南开南,北洋北”点歌台的运行和维护,古琴课、烘焙课等每一门课程的背后,都离不开学校负责老师和活动组志愿者们的精心准备。谢谢你们,让我们这个暑假充满了色彩。

  58天的排练,有伤痛,也有欢笑,有困难,更有坚守。正是那天南大展演学子手中紧握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中始终铭记的那一份永不言弃的坚守以及志愿者们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付出,支撑我们历经风雨,一路走来,演绎了这副壮丽航程,在最美的时光,奉献我们最美的青春。

  讲述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郭淑娴

  大家好,我是来自文学院的郭淑娴,是全运会的一名志愿者演员。

  2017年8月27日,下午三点,暴雨。

  帐篷里的我们,同往常一样等待排练的开始。与以往不同,尽管所有帐篷的帘子都被拉得严严实实,雨水仍然坚持不懈地渗进来,从帐篷间的空隙里,从湿漉漉的地毯上。我们的鞋都湿透了,衣服也变得潮潮的,东西掉在地上,再捡起来时,都能挤出一小摊水。志愿者们还在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开幕式前的紧张排练使不少的道具伞有了轻微损坏,道具的质量关乎着表演的成果,为了少给导演组添麻烦,志愿者们便自发化身成一个个小工匠,刷伞、缝伞,制作腰带、补演出服。雨越下越大,帐篷外是风声雨声和冰冷的空气,帐篷内是瑟瑟发抖的同学们和一颗颗期待演出的炽热的心。

  下午五点,中雨。

  雨终于小了些,可是却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同学们都已经作好了冒雨演出的心理准备。淋雨,又能怎样?!有些同学开始四处走动,换衣服、整理头发、补妆……帐篷里顿时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正当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妆容是否禁得起大雨冲刷的时候,辅导员抱着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向我们走了过来,大声说道:“同学们,雨衣来了!”

  晚上六点,暴雨。

  要去候场了。我和小伙伴们穿着漂亮的红衣服,套着五颜六色的雨衣,拿着小银伞,来到了会场外。迎接我们的,是优美壮丽的喷泉、大气磅礴的表演音乐,还有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从天而降。

  晚上七点,暴雨。

  雨越下越大,放肆地打在我们单薄的雨衣上。我们就这样,站在候场区,顶着半湿的衣服和头发,却依旧兴奋地聚集在一起,交谈着、打闹着。这时候,我看见辅导员们撕开了自己的雨衣,走进了滂沱的雨中。“撕开雨衣,去尽情地表演吧!”一瞬间,整个候场区全部沸腾了起来。两千名同学像一只只蓄满了能量的小野兽,欢呼着、尖叫着,撕开自己的雨衣,毫不畏惧地,站在这滂沱大雨中。多酷啊!两千个人为着同一个目标,在暴雨中,近乎疯狂!更让人感动的是,尽管每一名同学手中都拿着一把道具伞,但没有一个人打开,宁可自己淋雨,也要当道具伞的,保护伞!

  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个被淋的全身冰冷的天大学子,内心都是火热滚烫的,因为他们心中燃烧着的是不怕吃苦的天大精神,是志愿奉献的家国情怀。

  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我们该上场了。迎着扑面而来的暴雨,我们互相说着加油,跑入表演区。踏入场馆的那一刻,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绚丽的灯光、动感的音乐,像星河一般的荧光棒下,数万名观众热情高涨,在他们的欢呼呐喊声中,我们和着音乐,跑上舞台。地面上的积水使点位变得模糊,风吹得伞难以控制。仰起脸时,还会有雨滴打进眼睛里。尽管天公不作美,同学们依旧克服着困难,努力在这最后的演出中,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仿佛所有的雨滴都成了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开伞、举伞、站起、蹲下,想着习大大正在对面看着我们的表演,心里激动不已。音乐在场馆中慷慨激昂地回荡,观众不停鼓掌、热情昂扬。我们,全情投入、笑靥如花。

  晚上九点,大雨。

  结束了,随着导演的那句“大家辛苦了”,一切都彻底结束了。曾经每次彩排完,都盼着赶紧回去休息;而如今我却拿着伞,在场馆内流连,不舍而又失落。下一次再来这里会是什么时候呢?我无从得知。走到门口,有几个工作人员在收道具伞。把伞交出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又复杂起来。陪伴了自己两个月的伞,原来也变得难以割舍。终于明白,原来这场雨,是在向我们道别啊!我深深吸了口气,闭上眼睛,转身便跑,脚下溅起朵朵水花。我努力把一切都抛在脑后,假装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彩排,仿佛第二天还要一如往日地集合、排练。

  直到听见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停了下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我看到老师们在休息区门口排成一列欢迎我们,还唱着“巍巍学府北洋高”。

  是啊,那是我们的校歌,那是迎接我们回家的声音,指引我们坚持走向未来的声音。终于忍不住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一起涌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感动。当我们站在舞台上,我们已不是自己,和我一样的人啊,有着同样的名字——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天大人。当我们走下舞台,我们是凯旋的英雄,我们为母校骄傲,母校也在为我们自豪!

  讲述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邓欣。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文学院的邓欣,也是一名全运会体操赛事志愿者。

  8月27日晚,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两千把伞的开合变换,当主持人说到,这是由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表演时,我记得,求实会堂里掌声如雷,持续不断。那是全校师生对展演志愿者们的赞美和敬意,是因我是天大人而抑制不住的自豪与骄傲。而当时的我,作为一名赛事志愿者,仿佛在同学们收起雨伞,招手致意的刹那,接过了全运圣火,接过了天大志愿者的勋章,启航我们的全运志愿之旅。

  这是我第一次成为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我将它视为我两年志愿生活的全新起点。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穿着同样的衣服,吃着同样的乐坛盒饭,看了二十年来看得最多的体操比赛。我们拥有着共同的却又独属于自己的全运记忆。

  作为CCTV转播助理,我们组的工作是整理摄像机电缆线,协助摄像老师完成直播画面。这是个看似很轻松很体面的工作,却是公认最累的岗位。如果你在比赛现场,会看见一群来去自如行动迅猛的摄像,为了拍摄追击运动员的画面,他们行动往往出其不意,而他们每个人的身后,像是跟着一个影子,收线、放线,保护他们拍摄。

  8月31日,第一个比赛日,我跟在我的摄像老师身后,提着重重的电缆线,在比赛场地不停歇地走动了四个小时。而当比赛结束的时候,抱着线缆的我和抗着摄像机的摄像老师一起瘫坐在了地上,俩人累到话都说不出来。我们同摄像老师,是不需言语也配合默契的搭档。每次当我成功应对很混乱的拍摄画面时,摄像老师都会背对着我竖个大拇指。这就是对我的肯定,每天不论多累,我都会笑着入睡,并期待明天。

  八个比赛日里,我们像孩子一样,拥有着简单的快乐。成功在满训练场到处跑的运动员中找到需要上场检录的那位,顺利指引媒体记者到指定区域,将领奖台的位置搬得恰到好处,成功配合裁判完成分数页面的切换,甚至是帮累倒的老师领盒饭,帮找不到袜子的运动员找袜子,我们一直精力充沛,并乐此不疲。

  9月7日,全运会体操项目场馆,跳马场地前,一百六十多个穿着蓝衣白裤的志愿者和蓝色西装的裁判员杨威在合影,那是体操馆最后一天的比赛,在这张合影里,我笑得非常灿烂。之后,我们最后一次坐上了从体操馆回校的大巴车,在车上,我收到了CCTV转播经理发过来的微信,他是一位天大的校友,名叫苏久旺,那段话来自鲁迅先生: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当时天色已黑,我坐在车的最后一排,大巴里的灯微弱地打在每一个志愿者脸上,我看着这满车的天大人,有支教团的学长,从新疆支教一年回来的他皮肤已经黝黑,有参加过达沃斯、老奥会等大型赛事的同学们,有校十佳青年,有优秀志愿者标兵,我看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光与热,这是天大人的使命和担当,这是国难当头、祖国风云变幻以来的北洋血脉。122年里的每一位天大人,都穷尽自己的光和热,成为祖国的星星炬火!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