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志讯社 西部志愿汇
【编者按】2016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13名成员,接过上一届的支教教鞭,分别前往金沙和麻江两地继续开展支教服务。这支年初获得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过去6年传承创新,接续奋斗,课堂教学有章有法,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教书育人成果颇丰。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1 支教概述
立足岗位做好传道授业,围绕发展丰富第二课堂
教书育人活动全面开花
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先后派遣了6批共47名品学兼优的志愿者到贵州省麻江县、黔西县、金沙县农村中小学支教,如今第7批又有13名正在服务期。
支教团成员紧扣当地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传承志愿精神,围绕“关爱农民工子女”,以“青春助力·携手共进”为主题,开展了支教助学、走访调研、文化宣传、公益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六年的时间里,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农村中小学校完成课堂教学累计上万课时,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并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所在学校建起了广播站、艺术团、各科兴趣小组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支教团成功申报了团中央“七彩小屋”项目,打造了“成长体验营”、“润苗计划”、“快门三秒”、“善映计划”、“微爱助学”、“造梦工程”等公益品牌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争取了价值200万余元的资金和物资,受益农民工子女上万人次,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过去6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支教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在象牙塔继续读研,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当时的支教故事。
2 支教故事
动人的人,感人的事,每个故事都用心演绎
故事一:“魔鬼老师”的英语教化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麻江队成员杨智。选择支教是因为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与一个人有关,他的名字叫徐本禹。
初到杏山中学,就听英语组的同事说我将接手的班级是全校出名的“神一样的班级”,学生厌学,英语成绩排年级倒数第一。跟学生接触了两周之后,发现情况果然如此:学生英语底子很差,基本找不到英语的语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低,更为严重的是,他们非常缺乏自信心。
对于我这样一个非英语专业的教学新手来说,这是一件令人无比头疼的事情。为此,我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认真分析教材、精选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制定出新学期的英语学习目标;二是狠抓学风、严管学习纪律,还与学生定下几条英语课上的规矩。
班里的学生们“敢怒不敢言”,称我为“魔鬼老师”,因为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像我这样对他们要求这么多、这么严格。
有一次,有十几个学生连续三次听写都不过关,班上的同学出现了阵阵嘲讽声。我十分着急,担心他们比其他人落下得更远,当天下午放学后,我把这十几个学生留在教室里。三分钟里我用眼神一直扫视他们,一句话都没说。
学生们以为我生气了,把头低着不敢看我,有两三个学生偶尔抬头偷看一眼,又立刻低头不语。直到我在黑板上了两个单词:“I can”(我能行)后,他们才纷纷抬头看着我,随后齐声喊出了“I can”给自己打气。后来班上的英语平均分从我刚来时的年级倒数第一,稳居年级前三。
故事二:新闻科班生的专长发挥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麻江队舒梦月,2013年8月,我和队友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教地,接力了上一届支教团在杏山中学的工作。
根据安排,我承担的是初二(3)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还记得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叫《新闻两则》,对于新闻,我再熟悉不过,因而我还承担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校园广播站的指导。
这也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所长,刚进校就重点打造了杏山中学“校园之声”广播站,有90个学生报名参加招新面试,把考场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参加面试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紧张得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清楚;有的学生用生硬的朗读腔朗诵着诗,惹得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最后我选拔出了40个广播站成员,当我把印有名单的大红纸张贴在广播站门口时,学生都围了上来,人群中不时传来兴奋的尖叫声,那种激动和喜悦也触动了我,也许这只是我的一次选择,对他们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每天中午是《今日新闻》的播音时间。我除了要给他们准备稿子之外,还要监督他们播完整档节目,生怕他们出一点差错。在农村,艺术类的教学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而且大多费用昂贵,对于这些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要报名参加一个兴趣班几乎是不可能的,看到他们能在我的培训课上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感到十分欣慰,这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故事三:全国首个村小社团联合会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金沙队成员唐婉贞,2015年8月,我如期来到贵州省金沙县源村镇石板村石板小学支教。
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村小的学生们在学校仅拘泥于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生活过于枯燥,同时,山区的他们对于外界了解得很少,知识面很窄,学校的校园文化也有待提升。
因此,加班写策划、结合石板小学实际拟订社团章程……几天后,我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村小社团联合会及贵州省首个村小社团。然而网络上充斥着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赞成,觉得有利于开拓乡村孩子的视野,然而,有人却认为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不利于他们“跃龙门”……
看完了评论,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做法,结合自身从小学到大学在学生组织锻炼成长的经历,我决定好好把社团做下去,给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校园文化生活。
一个多学期以来,8个不同类别的社团,开展着各具特色的活动,各性质的社团,从多方面丰富着石板小学的校园文化,开发了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孩子们从社团活动中激发了兴趣爱好,发展了特长,得到了锻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