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益时报 李庆
程雯,是一位20岁女孩的母亲,原央视名嘴、著名节目主持人曲向东的妻子,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以下简称戈友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北京行知探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2008年第三届戈壁挑战赛正如火如荼的举行时,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后,她毅然决然选择将那一届的赛事转为赈灾义赛,并随后成立了“中国企业家救援队”,这便是戈友公益基金会的缘起。
与程雯的采访约在友谊宾馆的咖啡厅,我于约定采访时间之前到达时,她已经在咖啡厅里等候我了,看见我的到来她微笑、起身、与我握手。对于她的第一印象除了干练之外,用知性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在简单的几句问好中,便能感受到她眼中所释放出的自信和坚定,也因此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公益的态度。从戈友到公益人,程雯向我梳理了她的公益之路。
玄奘之路的由来
说起戈壁挑战赛的由来,要从程雯的先生曲向东和企业家王石开始说起。
曲向东从1996年至2006年工作在央视,曾担任《大家》栏目的主持,期间采访过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同时冯老也是位著名的玄奘研究专家。在对冯老的采访中,发现他很少谈及红楼梦,而说的较多的是他的玄奘之路的经历。这位60多岁的高龄学者12年中7次出入新疆,重走玄奘之路。
而当年玄奘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翻越兴都库什山达板,进入印度。玄奘曾经历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在茫茫荒漠中几乎送命,也曾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后才得以出山。玄奘的路途,充满了艰辛,如果没有巨大的信念与勇气,完全不可能有如此成就。这段危险又奇妙的旅程引起了程雯先生曲向东的兴趣,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段路途,同时还带有对玄奘精神的体验。
2003年,曲向东决定重走玄奘之路,这次和他一起旅行的还有著名的企业家王石。王石提出,当年玄奘骑马,我们能不能步行。经过大家研究,终于找出一段路线——从敦煌塔尔寺遗址到白墩子,途经大墓子母阙、葫芦河和城北戈壁,这800里流沙,正是玄奘当年经过、自我怀疑和迷失,完成人生转变的一条路。就这样,曲向东和王石一行20多人,开始了这次玄奘之路的体验之旅。行程共4天,穿越总长110公里的戈壁,由此,玄奘之路的体验之旅从曲向东和王石这里开始。此后的10年玄奘之路便演变成了一个文化体育户外项目——戈壁挑战赛。
公益之路从汶川地震开始 招募退伍军人组建救援队
程雯的公益之路要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开始说起,戈壁挑战赛自2006年发起至今已有11个年头,戈友都是来自各华语商学院的EMBA,以及一些企业家和企业高管。
2008年第三届戈友挑战赛程雯是总领队,就在她跟各个学校联络、报名等所有准备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所有计划。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5月19日、20日是戈壁挑战赛事的集结时间。对于这样一场巨大灾难的发生,震动了所有人的心,而此时的程雯也陷入了不安和沉思。
就在这个时候很多参赛队员们纷纷来电话,请求程雯带着他们一起去汶川救灾,然而程雯的心情何尝与大家不一样,然而作为总领队的程雯此时在内心中反问,去了汶川之后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去了之后是帮忙还是添乱?重重疑问在心头萦绕始终没有答案。于是,她紧急召集各领队及院校领导一起开会商讨对策。最终商讨的结果是将那一届的比赛转为赈灾义赛,最终将所得的善款捐给地震灾区的灾民。
同时在那一届赛事之后,程雯和她的团队们一致觉得,他们是不是应该成为那批警醒的人,去学习如何在地震灾难或事故时进行救援,由此他们成立了一个民间救援组织——中国企业家救援队。他们还从国家救援队吸收了很多的退伍军人,包括程雯自己的企业。“这些国家救援队的人都是经过正规的培训,很专业的,然而在退伍转业之后因为没有更好的去处而选择回家务农就太浪费了,所以我就号召我们的队员以及我的企业吸收这样的人。”
也就在2008年这一年,在汶川地震这个巨大灾难的刺激下,成立了“中国企业家救援队”,这便是戈友公益基金会的前身。之后经过2年的摸索和沉淀,戈友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正式注册成立。它由“戈友”发起,旨在整合戈友及社会力量,资助、开展公益项目、促进社会发展。程雯多年来想要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愿望,因基金会的诞生而有了实践的机会,程雯把这看做是一种机缘。
将构建一个真正平等、文明的平台作为目标
程雯总觉得,一个人小时候的一些想法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在程雯很小的时候有一个梦想,想要去农村做个赤脚医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虽然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公益理想,可是创业、结婚、生子让这个理想总是往后搁置。而如今,有了这个基金会之后,程雯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这里。因为程雯和她的团队的努力,戈友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做的“风生水起”。其业务范围为开展志愿救援、救助活动,支持贫困人群教育、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项目。
就在上一周,第十一届戈壁挑战赛如火如荼的开展了,残奥冠军侯斌和民族歌手尔码阿依一起手拉手走戈壁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5月22日,戈壁挑战赛开赛的第一天,一支特别的队伍在走戈壁。他们都是来自戈友公益基金会首次组建的无障碍跑团,10位身心障碍人士(包括侯斌和尔码阿依2位肢残人士,融爱融乐的5位自闭症,1位智力智障者以及2位视力障碍者),在20位公益大使和57位院校伴走志愿者的陪伴下,成功穿越了28.89KM的戈壁。
侯斌因为身体状况在2011年第六届戈壁挑战赛时,请求用5年的时间走完全程,每天走五分之一的路,最终他用了4年的时间走完整个戈壁;视障人士由志愿者带着,一路搀扶坚持走完戈壁全程;袖珍人李青,由于身体状况经常有骨质疏松的一些问题,原本计划走2-3公里,结果坚持走了15公里;这所有的故事让程雯感动,然而感动的同时更让她欣慰的是,因为这种走戈壁的方式和她们所提供的平台,可以让这样的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程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这类群体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改变。
除了这个项目,受上海交大一位队友的影响,2010年以来,程雯及她的团队对以贵州为主的中国乡村教育进行了大量的参访工作,包括访校、授课、代课、座谈等等,参访对象从省、市、县教育局领导人到学校校长、老师、员工,再到乡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庭,由此发起了“好校长成长计划”项目。“这个项目通过让校长们走戈壁的方式,使得校长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很好的锻炼,让他们找回初心,扎扎实实的去做教育。”
“用这种尝试的方式,在带校长们走戈壁的同时,利用我们丰富的队友资源为校长们组织一些管理学的培训,给校长们讲领导力、组织、管理、控制,愿景、使命、价值观等。我们通过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把校长们平时碰到的问题都拿出来在课堂上去讨论,翻转式课堂,让校长们成为学习的主题,几年走下来效果非常的好。截止目前6年的时间,我们培训了超过300名‘好校长’。”程雯自豪的和我侃侃而谈。
程雯希望通过对好校长的培训和走戈壁的影响,培养出一批骨干校长来带动当地教育的发展。不管是“好校长成长计划”项目还是无障碍跑团,程雯都在思考如何去构建一个真正平等、文明的平台,这也是她和她的团队希望达成的目标。
公益路上困难和收获相伴
谈到项目的开展为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变化,程雯口气显得似乎有些小心翼翼,“因为对这些孩子的不了解,所以需要常常向家长们去求证,这么做对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有意义?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开心?真的有变化?”有时周末程雯及她的团队会跟心智障碍的孩子们在奥森跑步,程雯总是第一时间去跟孩子们的妈妈求证,孩子们参加完比赛有什么改变吗?家长们总是特别高兴的告诉她,孩子自从参加了戈壁挑战赛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自闭症的孩子开始开口说话了。程雯就反问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开心吗?妈妈们说非常开心。这让程雯的内心有了些许的踏实。
2015年,众多爱好户外运动的戈友,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戈友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和我一起奔跑”系列项目。一起走进户外,快乐奔跑,促进身心障碍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和认识,继而助残就业,帮助身心障碍伙伴融入社会。
项目直接服务包括心智障碍者、袖珍人、视力障碍者、肢体障碍者等不同类型身心障碍者200余人次,直接参与服务的社会志愿者500余人次,辐射到700余个家庭,2100余人次受益。
由此,程雯的机构提出了“平等、组织、无障碍”的口号。程雯认为公益不是单纯的献爱心,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在她的团队里面,戈友们敞开自己的企业,安排合适的岗位给心智障碍的孩子们就业,成立“支持性就业”乐憨儿专项基金,为的就是让这样一个群体在经过培训之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去工作,让公益可持续,这才是对这个群体最大的帮助。
程雯觉得,对他们的机构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资金问题,因为他们的资源很丰富,他们有强大的企业家团队,并且他们的项目不是需要多少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校长的管理、比如残障群体等等。反而让程雯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做正确的事情以及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对公益来说特别关键。“职业、专业、可持续,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公益不是只靠一腔热心和爱心,必须靠理性的架构和体系去推动,否则是不可持续,不能长久的。”
谈到戈友公益基金会下一步的工作规划,程雯表示,今年会增加一个项目叫青年间隔年发展专项基金,是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设立的专项基金,旨在推动青年的教育成长。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筹款和寻找适合青年导师的人才。因为机构的资源比较丰富,企业家们的想法也千变万化,所以对于未来程雯还是有些困惑, 但是她觉得,只要是有意义的,只要是能够真正给到别人力量和支持的,真正能够关注弱势群体,为社会带来公平和进步的事情,她都愿意尝试去做。
所以2016年,戈友基金会的项目将举办各地马拉松公益赛中赛、身心障碍伙伴戈壁徒步、民间慈善运动会、城市公园公益跑在内的10余场大型活动,让更多的身心障碍者走出家门。
EMP课程助力公益实践
程雯作为一名企业家,是在戈壁挑战赛中开始接触公益,自2011年正式成立基金会后,作为戈友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在公益方面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自2004年和融爱融乐的理事长李俊峰一起加入EMP班进行系统化学习,让她对公益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如运行的规则、法律法规、责信的问题、治理的问题以及战略和筹款等等,让她学习了一整套规则体系,这套体系对公益当中的工作和发展非常有价值。
加入EMP班让程雯认识了很多公益圈的朋友,对同学的帮助以及同学对自己的帮助都有。程雯的机构为李俊峰的融爱融乐设立支持性就业乐憨儿基金。而她的机构想要打开一些公募口的时候,也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胡广华的支持。这些让程雯觉得,如何和其他机构一起整合起来,一起去发声,一起去共振,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及影响力是未来需要好好考虑的事情。
采访的最后谈及对公益的理解,程雯用了8个字回答我“理性、专业、可持续。”她解释说“我们把最初的爱和冲动凝聚成理性的思考,专业的行动和坚持的力量用企业家的创新思维,推动社会公益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代表了程雯对公益的看法。程雯评价自己是个感性的人,很多事情都容易让她非常感动,“但是公益的事情仅有感动是不够的,只有情感也是不够的,最后还需要理性、专业和创新思维。”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 ”取得授权。
作者:李庆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作者文章推荐】
起底《奔跑吧兄弟》,悉数不断“奔跑”的公益践行者们
学业事业双丰收的他 有了位心智障碍的孩子后干了一件事
最具慈善影响力明星黄晓明夫妇:荣誉越高,责任越大
《等着我》:高收视率背后的公益生态
追问|2015年的那些过亿元的大额捐赠到账了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