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慈善公益报
日前,国务院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结合起来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和明确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
家庭监护是重中之重
根据全国妇联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父母同时外出,这些父母同时外出的孩子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79.7%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抚养,13%的留守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朋友。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弥补缺失的情亲,而这些外出务工的家长通常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孩子的精神需求关注较少。一位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对《慈善公益报》的记者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3大严重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会变得丰富而脆弱,极易产生不良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近日,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帮助,生活在阳光下。
留守等于伤害的开始
根据案例统计,在2006~2015 年10年间,关于留守儿童的悲剧事件共计239起,其中,留守儿童非正常伤害共83起,占总数的34.73%,占比最高。其中留守儿童遭受性侵62起,遭受他人蓄意伤害及杀戮21起。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与家人缺少交流以及家庭的贫困等因素共同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逐步异常,导致悲剧事件的发生。
2014年1月20日,安徽省望江县9岁的留守儿童小闯在接到妈妈电话后,在厕所房梁上自缢身亡。他妈妈在电话中说,“今年不回家过年了。”无独有偶,2015年6月的冬夜,悲剧再次发生。14岁少年张启刚带着3个妹妹,在门窗紧闭的楼房中服下农药,抢救无效死亡。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很多孩子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溺水、交通事故、性侵事件频频发生。有些孩子也开始对世界怀有深深的敌意,甚至选择放弃生命。
还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不是不心疼孩子,实在是没有办法,一家老小都得吃饭,我们不出去,大家靠什么生活呢?”一位农民父亲对《慈善公益报》的记者说道。似乎“没有办法”已经成为这些留守儿童生活方式的“官方用语”。确实,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可以陪伴孩子慢慢长大。
一位保洁女工对《慈善公益报》的记者说:“以前一直是自己带孩子,虽然累一点但是孩子成长的很快乐,但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不得不送回老家,在城市上学太困难,需要办理的手续也太复杂了,即使真的有学校愿意要,我们也付不起那么高的学费,只能先让孩子回去了。”
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条规定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将孩子接到城市里接受教育。
“我喜欢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能回来,我也不喜欢过年,过了年,他们就走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作文中的一句话。心灵的缺失是再多金钱也无法弥补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再过丰富的物质条件,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希望不久的将来,再也不会出现有关留守儿童的悲剧事件,让笑容重新回到这些小天使的脸上。
记者 泊 伟 见习记者 李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