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微志愿 > 正文

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3-29

来源:人人公益

  杨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长年致力于《慈善法》推进,公益慈善领域项目落地及研究。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杨团个人微信圈小范围发布“捐赠万册图书”信息。

  近日,杨团通过微信朋友圈小范围发起了一场“赠你万册图书”公益活动。她拟将父亲杨述先生(共青团首任宣传部长)、母亲韦君宜(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痛思录》作者)以及自己四十年来的典藏图书“倾情捐出”。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3月20日,人人公益“公益大咖”特稿记者独家对话杨团。

  3月20日,获悉杨团已对藏书开始分类并欲赠书,“人人公益”记者抵达杨团家中,就赠书缘起,《慈善法》态度,以及公益人生等话题进行专访。

  散尽万册藏书:

  “我不想用自己的名义捐书建馆”

  人人公益:你近日通过网络求助,为家中上万册藏书寻找受赠者,为什么萌发出这个念头?

  杨团:其实我很早就有捐书的想法。我母亲是学哲学的,父亲是学历史的,所以对文史哲有特殊偏好,所以,文史哲这类藏书很多。

  我母亲还在世时,看到很多知名作家去世后,子女都把书卖掉或者丢掉,觉得那就是“败家子”,我那时就答应母亲,家里的书一定留下。

  如果我当初学习文史哲,父母亲遗留下的书足够用。可我自己偏偏学了管理,后来又搞社会政策研究,几年下来,家里的存书数量已经超过一万本,而且涉猎很广。

  多年来,经常有客人到家里,看到喜欢的书就借走。后来我觉得,书要发挥它的价值,它应该流通到那些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杨团的学生微信群发布“求助信息”,希望杨团的赠书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人人公益:于是就萌生“捐”的念头?

  杨团:这次捐书的契机是,我们现在所住的机关宿舍要集体装修。我先生在整理书的过程中发现实在太多,选了一些没用的书卖掉,20公斤卖了30多块钱,真的就像卖废纸一样。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前几天,我把一些资料放在客厅,我先生当废纸给卖了,知道后我特别着急,这些资料我马上要用。第二天早上六点多,我先生就带我跑到旁边的一个回收站,我从一堆废品里把资料掏了出来。

  经过这几件事情,我和先生商量,仔细把书挑选一下,分好类,物尽其用,捐到需要书的地方去。

  人人公益: 可以做个私人藏书馆,免费对外开放。

  杨团:第一,我不想用自己的名义;第二,也不想用我父母亲的名义。我母亲是一个对名、利很不在意的人。她也讨厌别人给她树碑立传。

  人人公益:你对受赠者的选择有标准吗?

  杨团:最早拟定的目标是区县图书馆。后来发现这类图书馆属于体制内,有足够的资金买书,虽然种类有缺乏但并不缺书。真正缺书的是体制外的图书馆,以及偏远乡村。

  所以,我最终选定几个目标,有贵州、广西、青海的三个小镇,我和那里的负责人联系过,书缺得很厉害。比如青海的那个小镇上,镇子里只有20万人,唯一一家寄宿制高中,有2700个学生,300多个教师,这些老师中不乏硕士、博士。可问题是,他们没有书。所以我想往这个学校捐些合适的书,同时也作为这个社区的图书馆,为他们送去一些真正的精神食粮。

  虽然某些企业也会捐书,但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书,不适合孩子们阅读。现在大部分乡村里的孩子有学上,老师有工资发,可是精神上十分匮乏,所以捐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尽可能打开他们的视野也是极好的。

  另一个捐助方向是四川的社工中心。这主要受四川省社科院的郭老师帮忙,她让我把书寄过去,再帮我分配,给我省了很多麻烦。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人人公益:你的万册图书中,三分之一都超过40年或者更长(定价多为几毛或几分),也有不少是孤本并且很有典藏价值,把这些特别有收藏价值的书捐赠给偏远中小学或社区会不会很遗憾。

  杨团:这类有收藏价值的书确实有,但需要找专业的人来分类,特别有价值的可以留下来或捐给特别需要这类书的人或单位。(目前杨团已经听取“人人公益”建议,暂时截留部分有“年头”的藏书,但是该类书籍如何使用并发挥价值,网友可通过对“人人公益”微信公众号留言并建言献策。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杨团老师联动。)

  人人公益:捐赠图书中,你有什么启迪。

  杨团:我相信中国有不少像我这样有万册图书想“散尽”的人,我也相信也有更多的需要读书的人,能否过程中有个NGO站起来,把赠书人与需要阅读的人找到,然后建立一个长效联动机制。以实现书尽其用。

  聚焦《慈善法》:

  “现在的慈善法是有麻子和雀斑的美女”

  人人公益:《慈善法》中,“年度管理费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怎么看这个成本红线?

  杨团:我觉得这一条应该去掉。20年前的美国,就不定这个标准线,因为无法统一。一个尺子量不了那么多组织,这一条是完全不符合中国实际。

  人人公益:表决稿中“管理费占比”条款还有一处变化,即从原来的“管理成本”改为“管理费用”。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杨团:如果说费用的话,有一部分可以纳入到项目里头去。比如一个人的工资用作项目,就计入项目成本,不作为人工成本,这样来降低费用。但是这属于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方式逼着降低费用的方式是错误的。

  其实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把慈善组织像企业那样对待。也就是说,慈善组织是另外一种社会企业,可以用商业手段做公益的事儿。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企业,绝不可能有人会认为要订一个成本线。所以这是整个思路的错误,是对慈善组织本身认识的错误。

  人人公益:怎样看待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是否意味着限制个人求助?

  杨团:慈善和公益有区别。现在的慈善等于传统慈善加民间公益。传统慈善就是个人之间的支持、帮助。民间公益指针对非特定的多数人。

  确实应该限制个人求助。为什么个人求助不能放开呢,举一个例子,去年广西一个人搞了个助学网,做了好多年,但是却一边助学一边性侵女童,否则不给这些孩子助学金。当时媒体报道的方向是错的,都指责社会监督不够,其实不是。社会已经监督了,否则这个人根本揪不出来。问题在于他没在政府那里登记注册,导致政府没法监督。

  人人公益:《慈善法》通过了,仍有130多张反对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杨团:很不错啊。说明有人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利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支持。而且最很重要的是,130多张反对票,不是否定《慈善法》的全部,只是对其中的某几条表示不满意。

  人人公益:怎么评价《慈善法》?如果满分是100分,给它打几分?

  杨团:75分。我觉得这部《慈善法》可以比喻成带麻子和雀斑的美女。雀斑是小问题,不仔细看发现不了,比如《慈善法》的有些提法不清晰,不鲜明;麻子很明显,比如说10%的管理费用红线,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不过后面做了一些补充,这就像给麻子涂了一点粉,遮挡一下。但是整体上我承认她是美女。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杨团:《慈善法》是我们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不要小看它的意义,即便它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一定会不断修改。

  解密公益人生:

  “关注公益,源于文革经历”

  人人公益:依你的经历,为什么选择关注到公益领域?

  杨团:最初是因为文革时的经历。

  文革期间,我的父母亲都被打倒。我当时16岁,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学校的老师、同学,对我竭尽侮辱之能。所以,我自己从北京坚持一路走到延安,只为寻找一个出路。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路上的农民对我很好,我这一路住农民的家,吃农民的饭。

  我学校的同学,包括很近的亲戚,不乏势利眼,因为家里的事情,立马和我划清界限。而这些淳朴的农民,并没有因此冷落我。那个时候,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公益,什么叫慈善,但是觉得我今后一定要为农民服务。

  经过很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后,我看到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尤其是农民时,我就想让这些人过上好日子,我觉我和他们始终是心系一起的。所以,求得社会公平、公正、正义,是从那个时候融进我血液里的。

  后来到体改委,参与改革,开始探寻公益是什么。那时就认为,为了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即便牺牲个人利益也不在话下。

  人人公益:以天下为己任是你的情怀?

  杨团: 是。我一定是有韧性的“战斗”,我心里很清楚,方法要得当,努力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我做任何事情特别注意的。

  十几年前,我带队在延安洛川做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5年开始建立农禾之家联盟,2008年建立中国第一家新农协,等等。这让我很快乐。

  虽然我早就退休了,但是我做的事情是以前的三倍。自己自由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退休以后,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综合农协、慈善公益、养老、社会政策四个方面。

  人人公益:冯兰瑞女士2007年发博客——《韦君宜的谎言》,公开指责你的母亲韦君宜著作《思痛录》中,所提延安时期自己婚变一事有不实之处,你怎么看待诸如此类言论?

  杨团:当时很气愤。我为这个事情找过于光远等老一辈,我觉得我是下一辈,他们讲比较好。冯兰瑞所说我母亲书中有不实之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当时心里特别明白,冯兰瑞在延安的时候坚持不住,另嫁了人。他们的婚姻在我母亲的文章中有所影射。当时老一辈说替我就此事写一点东西,让我给他们提供一点材料。后来说老实话,真的是太忙,没有把这种事当得多重要,就不了了之了。

  此外,也有一些人在《思痛录》出来后,打电话谩骂我母亲。我觉得他们本质上不是多坏,只不过是在那种环境下,人格扭曲了。

  人人公益:出生于文人世家,这种环境对你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杨团:我的父亲出身于江苏淮安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我的奶奶是一个知识女性,读过很多新书,她读完高尔基的《母亲》后说,"我要成为这样的母亲",她虽然在封建大家庭中,但时刻追求妇女解放,这种思想灌输给我的父亲,对父亲影响很大。我的姥爷参加过辛亥革命,给孙中山做过秘书,眼光比较开阔。爷爷、姥爷的共同之处都是给自己的孩子灌输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是影响我父母亲参加革命的重要原因。他们理性地追求平等、独立、民主、自由、自强的国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母亲身上一直保留的追求真善美的品质,这是我十分敬重的。

  ——————————————————————————————————————————————————————————————————————————————————————————————————

  线下活动:

  “杨团:万书散尽还复来”演讲,送你一张入场券

  人人公益联合“说出你的故事”基金,邀约杨团老师,在4月初在北京举办题为“杨团:万书散尽还复来?”的主题演讲。

  限40人。书友或网友或媒体可关注“人人公益”微信号,点“传播讲堂”,“加小益”申请报名参加,亦可申请加入“杨团老师志愿者群”,(备注请写明:杨团老师 姓名)。人人公益将根据报名情况建微信群,发布杨团老师最新动态,以及进行线上杨团老师分享直播。

人人公益:公益界该怎么看待这部《慈善法》?

【责任编辑:李博晶】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