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中山慈善万人行“三十而立”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03-17

来源:中青在线

2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慈善万人行体育场开幕式观众席。视觉中国供图

扫一扫看视频

扫一扫看H5

  孙中山先生披着过膝的大衣,执杖而立,目光定格在中国南海边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这个地标性雕塑的“注视”下,一支由两万人组成的巡游队,集结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主干道上。

  元宵节上午10点整,队伍起步。方阵里,不仅有政府官员、当地居民、外来务工者,还有特意从加拿大、美国等地赶回来的华侨,甚至有人拖着行李箱。无论耄耋老者还是垂髫少年,几乎人手一面小黄旗。

  从百十公里外辗转而来的游龙、舞狮队也加入了巡游队伍中,一路锣鼓喧天。参加巡游的方阵太多,以至于主办方要靠抽签决定。即使是道路两边围观的位置,也必须一大早就过来“霸位”。

  30年来,中山市一直以“慈善万人行”的方式彰显“博爱”——市民将募集到的款物奉献给他们生活的城市。今年,1亿多元的小目标由300多万市民协作实现。

  “我们与你同行,千万双手攥紧同一个憧憬”。高亢的女声响彻现场,这是“慈善万人行”的主题曲。

  “男女老幼举着小旗,行走在春风里,多像一条黄色的长龙。”慈善万人行的创始人欧白石站在街边,端着相机连续按动快门。行进的队伍来来往往,他没有挪过一步。

  1988年,中山已跻身“广东四小虎”,开改革风气之先。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欧白石却在下乡时发现,孤寡老人老无所依,仿佛被珠三角的蓬勃之势排除在外。

  “这些和我们毫无关系吗?”这位正值壮年的男人反问自己。“仓廪实而知礼节,作为孙中山的后人,这里应该是博爱的故乡”。

  上世纪80年代,靠众人行走来筹款的“公益金百万行”风靡香港。欧白石向“邻居”取经,决心发动众人捐款,激活善心,解决众人的困难。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市领导“试试看”的反馈。欧白石招募到一批“义务做好事”的人,以义卖黄色小旗的方式上街募款。

  这面书本大小的旗子上画了一条龙,写着“龙年行好运敬老万人行”。广东人讲究讨个好彩头,欧白石又在前面加了“88”,寓意“发财”。

  “那时候处处碰壁,哪像现在,没有小旗感觉元宵节都不完整。”郑雪绮指指巡游方阵,小黄旗几乎人手一面。当年喊着“多多益善少少无拘”的口号参与义卖时,她还是个中学生。鼓起勇气拿着小旗凑上前,有人反问“捐的钱又不是用在我身上”,她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

  不过,当年义卖的组织者还是想出了一些“妙计”。一次,欧白石组织学生去市政府门口义卖,“专堵散会的市领导”。时任中山市市长的汤炳权,第一个掏钱买下小黄旗。

  有了市领导带头,这面黄色小旗成为中山街头的“抢手货”。忙碌的出租车司机、做生意的店家、赶路的行人,开始为那群几十公里外、跟不上发展脚步的孤寡老人停了下来。

  为吸引市民参与巡游,欧白石还特意请来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舞龙、舞狮队。“在那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年代,他们分文不取。”这位老人眼里含泪。

  巡游队伍里,一群赤膊的汉子抄起龙头,口中含酒,起舞时“醉态朦胧”。醒狮眨着眼上下翻腾,缀满金色鳞片的游龙在人群里穿梭,围观市民大声叫好。

  第一年的“敬老万人行”活动,1.6万人参加了巡游,筹得善款7.2万元。主办方将这笔钱送到了孤寡老人手中。此后,每年的善款陆续建起启智学校、敬老院、博爱医院等。直到现在,出租车司机仍会用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向外地乘客“显摆”这些建筑的来历。

  “慈善万人行”的时间固定在元宵节,由中山市红十字会操办,画着当年生肖图案的小黄旗也成为万人行的标配,凑齐12生肖成为一种潮流。

  巡游队伍中,一位母亲牵着智力障碍的儿子。因为兴奋,小男孩不时发出尖叫声。没有人因此侧目,不断有人走上前,把小男孩手里扔掉的小黄旗一遍遍捡起。轮椅上的肢体障碍者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出场,他们高举手臂挥动小旗,两边的市民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中山一位市领导将这样的守望相助归纳为“由改革开放迸发出的比经济力量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公益精神将捐赠者培育为行动者。

  1996年,万人行方阵中首次亮出“青年志愿者向您致敬”的横幅。昔日参与义卖的郑雪绮就是其中一员。

  “以前只有万人行的时候才做志愿者,现在每天都有志愿者在服务,就像是一种生活方式。”郑雪绮掰着手指比划,“可以逛街,可以跟朋友喝茶,也可以做志愿者啊。”

  每到周末,她都组织志愿者去医院探访病童,有时还会扮成玩偶出现。“爱的抱抱”让脸上还挂着眼泪的孩子,立刻停止了哭闹。害怕打针的小病人,也愿意听“米老鼠”的话,成为勇敢的孩子。

  最让她得意的是,女儿也被她培养成了小志愿者,探访孤寡老人时会自告奋勇表演节目,参与万人行义卖时捐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图书,还会学着妈妈的口吻鼓动她的同学“我们没有钱,但一样可以出力”。

  “小时候,万人行就在我心里种了一颗善的种子”,郑雪绮晃了晃手里的小黄旗,“现在又在女儿心里种了一颗。”

  昔日那条带领志愿者亮相的横幅,已经变成“快乐义工、快乐奉献”。由200人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方阵,出现在巡游队伍最后。从1988年参与万人行义卖开始,这座经济快速增长、容易被人形容为“物欲横流”的城市,志愿者人数已突破24万人。

  巡游队伍所经之处,街头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主题曲,高亢的女声唱着“我们与爱同行,走出冷漠走进温馨”。30年中,万人行的主题曲数次更改,起初是粤语。后来,在巡游队伍中出现了“同是中山建设者”的标语,粤语变为普通话。打出这个标语的人,是不断涌入的外来建设者,他们被称为“新中山人”。

  2013年,另一群被称作“社会建设者”的人首次亮相,他们来自中山各类社会组织。这座3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超过2000家社会组织。公益精神培育出的“行动者”,开始参与社会建设。

  “是真的参与,不是闹着玩哦。”黄思通摆了摆手。他所在的社会组织提供的建议,就被中山市小榄镇党委作为决策依据写进了红头文件里。

  2016年,这个镇在出台“关于推进社会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前3个月,负责提供草案的部门就专程找到黄思通,希望他“反映真实需求”。

  成立社会组织前,黄思通是企业里一名热心公益的年轻人。从2014年起,他打算做一个专业“百子柜”——像一间中药铺那样,为所有人提供做公益的“药方”。

  去镇政府开会前,他在心里设想了两个场景。“如果真的征求意见,那就认真说。如果只是走走形式,那就说都挺好的。”

  一下午的会议中,黄思通听到最多的话是,“不要有顾虑”“把想法充分沟通”“你们的意见很重要”。“政府的态度特别认真,特别真诚。”他伸出一根手指,重重点了两下。

  那个下午,他也“特别认真、特别真诚”地回应,希望在作决策的时候考虑社会企业,“这是公益实现自我造血的重要方式”。

  最终,这份文件出台时,不仅“鼓励发展社会企业”,还“适当给予创业培训等支持”。

  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慈善万人行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中国南方社会发育的过程。由公益精神培育的捐赠者,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行动者、建设者。

  经过30年的公益洗礼,在这座城市,“参与”不是件“难事”。

  路灯损坏、道路塌陷、树木维护,可以随手拍照上传电子问政平台——政府以这样的方式将城市与市民共建、共享。

  在住宅区、办公区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随处可见“衣物银行”,为衣物捐赠提供便捷通道。

  “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外来人口积分入户的重要指标,这个城市看待“社会贡献”与“急需人才”“专利创新”同等重要。

  对于车辆礼让行人,政府不作硬性要求,只是坚持对让行的车辆提供奖励。

  “1个亿小目标不重要,这场盛会是在提醒你作为一个市民应该怎样参与公共事务。”在巡游现场,肖冠乔全程用手机直播。这个和万人行一样年纪的姑娘,向3000多位素不相识的网友分享了“这座城市的狂欢”。

  “几万人巡游,一个矿泉水瓶都没有落下。”她把镜头对准路面,“这座城市有许多细节,都在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公民”。

  巡游活动直到下午1点多才结束。早已行至终点的市领导,在临时搭建的“答谢台”上,不断向人群挥舞小黄旗致意。3个小时里,这面向市民表达谢意的小黄旗,从没放下过。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玥

  视频编导:孙亚男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