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九旬阿婆因孤单装32把锁 居委会志愿者“暖心队”打开心锁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01-03

来源:解放日报

  因为孤单与疾病,家住静安区共康四村的一位94岁老人,在家中陆陆续续装上了32把锁。这些锁不但锁住了家中大大小小的门,也锁住了她的心,隔绝了她与外界的联系。在小区的自治活动中,居委会党总支引领居民志愿者组成了一支“暖心队”,想方设法打开了老人家中的32把锁,更打开了她心中的锁。

  日前,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举办的“社区自治项目风采展示活动”中,一组名为“心锁”的图片与文字展示,令不少参观者为之动容。

  孤独中加上一把把锁

  共康四村地处静安和宝山交汇地带,是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一处大型居民小区。小区太大、居民太多,所以被分为两个居委会管辖,仅第一居委会辖区的住户就多达2439户、5600多人。此外,小区老龄化程度特别高,如第一居委会辖区内平均每3个居民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80岁以上老人有350人、90岁以上老人有60人、还有3位百岁以上老人,住在周边的邻居把这个小区叫“长寿村”。

  在小区的老人中,94岁的王曼华曾让不少居委会工作人员揪心。10多年前,丈夫去世后,没有子女的她成了孤老。悲伤过度加之长期的孤单生活,王阿婆出现了癔症。她害怕窃贼来偷东西,就在家中的门上安装锁具和插销; 她认为有人会给自己下毒,就给橱柜加锁。如此一道道锁,最后竟然安装了32把。

  被锁上的不仅是家中大大小小的门,更是她的心。她害怕与人接触,对人的戒备心越来越强,天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谁也敲不开她的门。共康四村第一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冯英明回忆:“我们去探望她,她从不开门让我们进去。”长期与世隔绝,加之精神时常波动,王曼华的境况越来越差。王阿婆的冰箱里存放着各种饼干,时间一长,食物都长了毛,冰箱一打开迎面一股腐臭味扑鼻; 王阿婆在家里囤积了各种各样的杂物,30多平方米的房子更显得逼仄,她自己在屋子里面走动都不方便。

  “2015年末的一个夜里,王阿婆在家中上厕所时摔倒了。天很冷,阿婆只穿着棉毛衫裤,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躺了三四个小时。”说到此处,冯英明不由得皱起了眉。幸好那天,冯英明等居委会干部一早去敲门。敲不开,他们就从王阿婆家一楼的天井跳进去,又破窗而入,这才发现了险情,及时把王阿婆送到了医院。事后,冯英明多次劝王阿婆搬到与小区一墙之隔的养老院去住,但王阿婆每次都一口拒绝;冯英明再说多了,阿婆就要翻脸。

  王阿婆打算留在共康四村养老,可如何让她在这里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成了冯英明的一个心结。

  2016年初,在静安“美丽家园”建设中,彭浦新村街道不少小区经过拆违建与老房修缮等工程后变美,街道在各个居民区又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自治项目,希望通过居民自治把这份美丽留住,让邻里间的氛围更加和谐。在共康四村的居民自治项目发起中,第一居委会党总支提出,结合小区内老人多的现实情况,开展名为“孝家园”的自治项目,倡导“孝亲文化”,动员居民营造和谐氛围。

  针对像王曼华这样的孤老与空巢老人,在共康四村第一居委会党总支引领下,小区志愿者组建了“老人关怀团队”,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做了服务方案。

  先打开阿婆的心锁

  对高龄老人,街道有免费牛奶每天送到家的服务。志愿者就借着给王阿婆送牛奶的机会,与她套近乎。志愿者经常隔着门在外面喊“王阿婆,牛奶送来了噢”,她就在屋内回一句“晓得了”。虽然王阿婆态度冷淡,但至少让志愿者知晓了她在家没出什么意外。有几次,阿婆没应答,志愿者只能从她家一楼的天井翻进去,看看她在房间是否安然无事。

  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 但2016年8月的一件事,让居委会党总支与志愿者团队更有了紧迫感。这天一早,一位送牛奶的志愿者在王阿婆家门外敲了一个多小时门,也没听到王阿婆应答。志愿者赶忙叫来居委干部。

  居委干部又一次翻天井进了王阿婆家; 但在小房子里转了几圈却找不到阿婆。冯英明这时闻到一股臭味,顺着味道,他在床板下找到了王阿婆。原来阿婆精神恍惚,抬起了床板,躲进了床板下的小空间里,只留下了一条小缝。这天也不知道她躲了多久了,竟把大小便拉到身上。在场的居委会干部差点流下眼泪,赶紧把阿婆搀扶出来,帮她收拾干净,送到医院进行了身体检查,确定阿婆没有大碍才送回来。

  “王阿婆的情况越来越差,要尽快帮助她打开心锁。”居委干部与志愿者团队抓紧时间对王阿婆展开各种暖心服务。

  “老人关怀团队”为包括王阿婆在内的小区中10位高龄孤老与空巢老人设计了“搭一口”服务,就是有志愿者在家中烧菜,为老人们多做一份,再捧着碗送过去。

  最初,王阿婆不肯给送饭的志愿者开门,志愿者就把饭菜从防盗门的缝隙里塞进去。志愿者调剂着饭菜的口味,慢慢吊起了王阿婆的胃口。有几次,阿婆会要志愿者给她买沙琪玛、花生米、香蕉吃。志愿者听了,很开心,因为阿婆会“挑剔”了,说明她开始慢慢愿意与人交流。王阿婆的胃口越来越好,送来的饭碗也越来越大,有一天,饭碗塞不进缝隙了,志愿者就哄着王阿婆打开了家中的大门。

  冯英明逐渐发现王阿婆愿意与年轻女孩子多说上几句。刚好一个名叫“爱中国”的志愿者团队找上门来,愿意为小区老人提供服务。冯英明就安排这群年轻志愿者,三三两两上门与阿婆谈心聊天,化解她对外人的抵触、消解她的孤独感。看到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王阿婆特别开心。她最爱听他们说“阿婆,你长得真漂亮”,每次都笑个不停。

  居民志愿者赵政得知王阿婆的情况,他主动承担了阿婆的日常开销;他还会中医,一有空,就上门为王阿婆号脉问诊、洗脚推拿,陪她说话聊天。冯英明说:“王阿婆有些老思想,对男士给她洗脚很抵触,赵政就告诉她 ‘您就把我看成您儿子,儿子给母亲洗脚不会坏了规矩’。”王阿婆对他愈发亲切,有时犯糊涂谁都不认识,但准认识赵政。

  慢慢地,王阿婆家里的锁一把把打开,她的脸上也逐渐出现了笑容。如今,她已把家里的大门钥匙放心地交给志愿者,心满意足地接受他们的照顾。虽然有时候还会糊涂,比如看到冯英明乱叫他是“赵政爸爸”,但清醒的时候,她也会拉着冯英明的手说“是书记救了我”。

  吸引老年人回归社区远离“三无”保健品

  除了对王阿婆贴心的照顾,居委会在项目中还开展了很多活动。2016年8月,居委会将原本不大的办公场地一缩再缩,腾出来两间房设立了服务老人的“康健苑”与“孝亲屋”。

  在“康健苑”,老人可以接受简单的身体检查,并享受免费的推拿按摩,志愿者赵政资助了“康健苑”的全部医疗设备,还请了一位中医“专职”照顾王阿婆。

  在“孝亲屋”,老人可以下棋打牌、喝茶聊天,居委会还定期举行各类健康讲座,请来专业医生向老年人传授科学的养生保健方式等。不少老人都把“孝亲屋”和“康健苑”当作自己白天的家。

  对“孝家园”项目,冯英明今年还有更多打算:希望通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老年人回归社区”。

  一件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启发了他。一次,母亲打电话给他,说自己吞下了一颗纽扣。无缘无故怎会吞下纽扣?疑惑之中,他带着母亲去了医院,医生取出后一看才知:这颗所谓的“纽扣”是伪劣保健品店推销给老人的“理疗器”,告诉他们睡觉时含在嘴里可以调理身体。冯英明在反思自己平日对母亲关心不多之余,还想到,母亲和共康四村的老年居民境况其实很相似:不少子女疏于对老人陪伴,老人很容易被“热情”的推销人员所蒙蔽,购买大量“三无”产品。所以,吸引老人参加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目前,共康四村有200多个党员居民与居民志愿者参与到“孝家园”项目,组成了各种服务老人的小队。服务老年活动的火热也带动了小区其他活动的居民参与度,越来越多的共康四村居民参与到小区的文体活动中来。(记者 唐烨 实习生 苏昊炜)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