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八届(2016)杭州网络文化节闭幕式现场 王川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26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李媛媛)“互联网,不仅降低了做公益的门槛、提升了做公益的效率,还能广泛传播公益理念,促使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26日,在第八届(2016)杭州网络文化节闭幕式暨“2016杭州好网民”“2016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颁奖典礼上,民间公益救援队伍公羊队浙江总队队长徐立军说。
历时两个多月的第八届杭州网络文化节,紧扣“建网络好家园,做中国好网民,讲杭州好故事”主题,开展了“2016杭州好网民”、“2016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文明杭州——网络故事会”等十项活动。经过前期评选,主办方还在闭幕式上为十个“2016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和十位“2016杭州好网民”进行颁奖。
作为获奖项目之一,“24小时公益急寻项目”由浙江民间公益组织公羊会发起,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24小时公益搜救服务。
据介绍,该项目为杭州市失智老人发放可随身携带的“平安云定位器”,一旦老人走失,就可通过手机APP软件获取该老人的位置。此外,其还为杭州的失智老人建立了电子档案信息库,以便快速确认走失老人的身份,尽早送其回家。
“截至2016年11月,这个项目累计接警93次,出警51次,找回34位失智老人。”徐立军表示,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不仅缩短了志愿者的救援时间,也吸引更多人通过QQ、微信朋友圈等平台,随时随地参与公益活动。
如果说网络公益项目获奖,得益于人与人之间的无私大爱,杭州好网民的得奖,则源于普通市民对杭州的爱、对杭州人的爱,以及对全社会的爱。
今年28岁的陈泉,是杭州市检察院的一名公务员。借助网络平台,他的系列普法漫画《检查日记》获得了数十万的阅读量。“好市民能创造好风气。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还能化身普法者,让法律成为社会常识。”陈泉说。
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也把万千人们连接在一起。随着网络技术发达,看似虚拟的网络世界,也逐渐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自2009年至今,杭州网络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其成立的“西湖汇”网络公益联盟这一全国首个网络公益社会组织,累计开展网络文化活动70余项,参与网站达2200余家,参与网民达100余万人次,征集网络文化作品10万余篇(件),专题页面点击量达2000余万次。
“大爱、大美、大发展,是第八届杭州网络文化节的三个关键词。”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网信办)主任龚志南表示,本届网络文化节在规模、内容和形式都有创新,其不仅通过征集和展示网络文化作品,体现了杭州的大美风貌,还借助论坛、沙龙等活动,谋求着杭州网络文化的大发展。“今后,只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坚持不懈,杭州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一定会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