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地方动态 > 正文

武汉“日记婆婆”余洪芝邻里互助日记传家风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12-26

来源:新华社

“日记婆婆”余洪芝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71岁婆婆余洪芝,在社区支持下,15年热心于公益服务,写满的10本日记,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资料库”。

  近日,余洪芝老人一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余洪芝说,“这些日记本就是我家传家宝,让从我父亲开始传承下来的志愿精神,成为家风,代代相传。”

  “15年写满10本志愿服务日记”

  “2012年1月13日,徐德云家老伴病了,想去医院叫不到出租车,我喊儿子开车把他们送到医院。”

  “2013年8月6日,严琳老人手受伤了,我们到老人家帮她做卫生,抹柜子、拖地、擦窗户。”

余洪芝(右)在冬至为邻居送上饺子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6年12月20日,我们在冬至前为小区空巢老人举办饺子宴,和志愿者一起包了3000多个饺子,和老人们一起吃饺子或把饺子送上门。”

  这一段段充满爱心的志愿服务故事,是从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居民余洪芝的日记本上摘抄下的。

  翻开一摞摞泛黄的日记本,简朴无华的语言,长短不一的文字,记录下这位年过七旬花甲老人服务社区居民的日常点滴。

  2002年3月,余洪芝从一家医药加工厂退休后,搬到百步亭社区安居苑居住。遇到社区干部上门,询问是否愿意当楼栋长时,余洪芝一口应承下来。

  “父亲常说,不因善小而不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余洪芝回忆说,从当楼栋长开始,她就形成做好事、写日记的习惯。

这是余洪芝的10本志愿者工作日记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余洪芝所在的安居苑A区,共有18栋居民楼49个单元、住着746户2980人,其中有13户空巢老人、4户残疾人家庭和7个重症病人。她说,社区情况比较杂乱,需要帮助的群众很多,光靠脑子记不住、记不全,“就买来笔记本把每次做的都记下,不至于听过就丢了忘了。”

  15年来的日复一日,余洪芝总共写完10万多字10本志愿服务日记,背后是累计上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付出。

  这些日记本,也成为余洪芝的志愿服务“资料库”。社区哪些家庭老人有什么疾病,年轻人有什么困难,孩子有什么需求,她都写在本上,装在心里。

  由此,余洪芝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日记婆婆”。

余洪芝在翻看志愿者工作日记。图片来源:新华社

  “日记婆婆”的事迹在网上走红后,引发众多网友点赞。网友“德德”评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家庭才幸福,国家才有希望。

  网友“明天的阳光”说,余婆婆为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实属不易,她的正能量能让社区形成助人之乐之风,让关爱老人、帮助老人成为日常行为。

  网友“回首来时路的每一步”在微博上发帖说,爱改变生活,心温暖世界。余洪芝全家争做志愿者,就是将奉献的力量不断扩大,将温暖传递更远,将志愿服务精神不断的传承下去。

  “帮助他人带来的开心,是我最好的降压药”

  一次社区走访中,罗汉清老人的女儿向余洪芝吐露心声。她父亲中风后,左边手脚无力。每次进出楼栋门口,下台阶时可以慢慢挪,但上台阶时没扶手,只能用肩膀靠着墙上借力。

余洪芝在家中写志愿者工作日记。图片来源:新华社

  “他们做子女的,由于要工作不能天天陪着,心里头挂念着她父亲,让人心酸。”余洪芝说,她将这件事写进日记本后,就开始琢磨。

  余洪芝的老伴黄道银是钳工退休。两人商议着,自己动手买来材料,在台阶上装上不锈钢扶手,“没花多少钱,但能让罗汉清轻松上下楼,子女放下忧心,这比什么都值。”

  由于体重与血压偏高,刚开始时,家人担心她走家串户、楼上楼下,身体受不了,总劝她少做事,多休息。余洪芝答复说,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是她退休后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人带来的开心,就是我最好的‘降压药’。”

  从刚开始的心疼,陪伴她一起做;到后来的理解与支持,同样热心参与其中。余洪芝一家人都逐渐被她所感染,成为社区的铁杆志愿服务者。

  老伴黄道银,每天参与社区组织的治安巡逻,遇上结对家庭成员过生日,黄道银都会送去亲手下的长寿面。每年除夕夜,儿子黄建华都和母亲在小区值班巡逻,防止燃放烟花起火。年幼的孙子也成为一名“小小楼栋长”,经常跟着奶奶四处走访。

  “妈妈常说,一个人做好事,会一辈子幸福快乐。”黄建华说,母亲的行为给子女们树立了榜样。

  “日记本是传家宝,让志愿精神家风代代相传”

  在全家人的参与中,余洪芝家的电话渐渐成为社区闻名的“守护热线”。余洪芝的日记本中记录着,某日凌晨1点多,她家电话突然响起,社区80多岁空巢老人严琳的老伴发病昏迷不醒。

  余洪芝马上调动全家人起床,她和老伴第一时间赶过去,儿媳妇打电话叫救护车,儿子到小区门口等候引路。在一家人与社区的配合下,老人很快被送到医院抢救过来。严婆婆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们一家人的帮助,我老伴可能就会没命了”。

  无论是生病需要送医院,或雨雪天气帮忙买菜,结对的空巢老人只要一个电话打到余洪芝家,余洪芝很快就会上门,“现在空巢老人多,他们不缺钱,但多数很孤独,我们帮忙买点东西,上门聊个天,就能排解他们的孤独。”

  “日记婆婆”余洪芝的善举,不仅感染了家人,也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由余洪芝牵头、社区组织,小区居民成立了“贴心关爱服务队”,与20多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结成关爱对子。

  目前,已有40多个社区家庭参与“贴心关爱服务队”。生日送长寿面、重阳节送饺子、冬天送鸡蛋、夏天送绿豆、平常送问候、生病送慰问,这“六送”志愿服务,已成为社区传递温情的纽带。

  “作为一个家庭,我们所做的点滴,社区居民都看得到,他们也会跟着一起参与进来。”余洪芝说,千万个小家庭都和睦了,整个国家也就和谐了。

  12月12日,余洪芝老人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台领奖,接受表彰,“这天刚好是我的生日,这份荣誉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领奖后,余洪芝回到社区继续参与志愿服务,并将其记在日记本上,“我家无以为宝,志愿服务日记本就是我的传家宝。”

  “平民之家,很难传下祖产,却能传下以家风为载体的精神财富。”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说,“日记婆婆”一家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不仅是社区治理的热心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余洪芝说,做好事、写日记的习惯都是父亲教自己的。她也将把日记本传给儿子、孙子,“让下一代人体会到我们这代人的追求,让志愿精神成为家风,代代相传。”(新华社记者李鹏翔 朱华颖 李劲峰)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