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社区群众性公益小组和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居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其中,在这些小组和社团的基础上,街镇社区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让有特长的居民在社区找到了释放才华的阵地,也找到了志愿服务社会的平台和载体。如今,通过公益性文艺团体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志愿文化服务,已成为大港地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推动社区文明在大港地区绚丽绽放。
大港街
所有公益组织实现“六进”
记者日前来到天津市首批文明社区之一的大港街福苑里社区。除了社区服务大厅一楼的服务窗口柜台,整个楼层几乎都被各类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占满。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组建了“枫叶艺术团”、合唱团、曲艺团、中老年模特队、书画组织等等有声有色的社会组织。在社区舞蹈室,记者看到几位中老年人正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舞台步,羽扇摆出各种姿式,她们随音乐两两而走,美观大方,队伍后还跟着一位中老年男士,他气派的舞台步一下子让人眼前一亮。
在大港世纪广场旁的三春里社区,几百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从楼下到楼上,分别被编织小组、剪报小组、合唱团、广场舞队、理发组、曹俊姑工作室等数不清的活动小组占据。去年荣获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的董秀文的“十大员俱乐部”也在这里。记者看到,“十大员俱乐部”的楼道内摆满了民间巧手们制作的丝带绣作品,镶框配镜,美轮美奂。董秀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志愿者们自发从网上买来材料,精心制作的“不重样的30幅”。她说,所有公益组织都实现了“六进”,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养老院、进车队,下一步还要进监狱,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文艺服务和理发、编织等志愿服务。
在曹俊姑工作室,记者看到几位老人正在画牡丹,她们的老师正是曹俊姑。曹俊姑告诉记者,她热爱画牡丹却有10多年的时间了,退休后上老年大学拜师学艺,所画牡丹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并悉心向求学者传播画法和技艺。
古林街
“送文化下乡”已成制度化
古林街成立了社区文体组织联合会,下设腰鼓、太极、舞蹈等16个协会、37个分会,管理57支文体团队。
街道每年组织“古林街社区艺术节”,定期制度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进社区”“文艺节目进军营”等活动,各社区“邻里节”“百家宴”“居民娱乐汇”等已成常态化,“书画迎新春”“欢乐庆元霄”“军民一家亲”“唱红歌”“端午”包粽子,“中秋”同赏月,“重阳”为老人购买华服、定制蛋糕、过集体节日已成为固定项目。
海滨街
71个社会组织4大文化特色
在海滨街,文艺类与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达到71个之多,囊括了综艺、曲艺、戏曲、合唱、摄影、书法、布艺等诸多方面。多年来,街道形成了4大文化特色,即“广场文化、油区文化、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街镇开辟了海滨街文化展厅,把石油工人和社区群众的书法艺术、布艺和木刻等作品汇集展出,其中芳草布艺画现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滨街农民还自发组建农民艺术团,足迹遍布全街各个角落。
新区文明办负责人说,街镇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群众活动作为文明创建的载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他们的活动,包括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营造着良好的氛围,传播互助了友爱精神,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北方网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