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要闻 > 正文

大山里的外国志愿者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6-05-20

来源:中青在线

  美国志愿者老师梅根在教学生跳舞。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供图

  扫一扫看H5和视频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韡薇

  视频拍摄剪辑:刘攀

  H5制作:中青在线融媒工作室

  16岁的王明华正在学做蜡染,这个生在黔西南安龙的布依族女孩,此前并不会这项传统手工艺。目前她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她用蒸汽熨斗把一块白色粗布熨平,用铅笔在上面勾勒出自己最喜欢的蝴蝶和鱼的纹样,然后用一支中空的竹笔,蘸上在电饭锅里熬成液体的蜂蜡,小心地沿着铅笔痕迹晕染上去。完成一幅一平方尺大小的蜡染绘制,对她这个新手而言需要4个小时。这个作业将和其他29个女孩的作业一起,送染坊,经过染色、脱蜡,蜕变成商品,送往市场销售。

  每个走进教室的人,都会被那细致的纹样迷住,由衷发出“哇,太漂亮了”的赞叹。让王明华和她同龄的少数民族姑娘们一起,成为“大国工匠”的一部分,是孙伟的理想之一。带着想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的情怀,美籍华人孙伟和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团队,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大山里,创办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至今已经运作了5年。

  孙伟在一篇阐述办学理念的文章中写道:对贫困农村家庭来说,培养出找得到工作并获得较高薪资的学生更具现实意义。当他最初走访贫困村寨进行招生时,想的就是改变一些贫困孩子的命运。

  盛华职业学院章程里明确规定:“举办者对于学校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对于每年办学结余不进行分配,仅用于学校发展建设投入。”学校目前有在校生2854人,80%的学生来自贵州贫困家庭。

  这所学校是“不一样”的:在课堂上,老师讲的不是考试内容,而是最实用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业即作品,作品即产品。学生们学做蜡染,学做手工人偶,学习刺绣,每件作业都会到市场接受销售检验。

  这所学校还是“非主流”的:2015年,学校文理科录取最低分数线比贵州省提档线分别高出61分和31分,学校不是为此沾沾自喜,而是忧虑因此招收到了更多的城市学生,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可能有悖于办学初衷。学校开设了许多貌似“无用”的特长课,包括网球、橄榄球、太极拳、街舞、攀岩,校门口甚至建有一座几层楼高的专业攀岩墙。因为在创办者看来,这些特长课有助于培养“有幸福感的合格公民”。

  社会上围绕学校的争议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人质疑,学校开始对所有学生全免费,现在部分免费,还是“公益慈善学校”吗?一位校领导说,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国家和社会的伸手即得的各类补助,极其容易形成“我贫困,你应当给我”的惰性思维和伸手要的习惯。所以,如何平衡好对爱心资助支持、对社会的感恩付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校方毫不避讳地把这一段写进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白皮书》,并努力通过一系列章程和做法引导学生学会自立和感恩。

  家境贫穷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爱心基金,但是综合测评必须居于所在班级前80%,无违法违纪行为,无不良嗜好,无不及格记录,不酗酒,吸烟者须承诺自申请之日起半年内戒烟。

  周日,18岁的杨小梅还在学校博物馆值班,这里是她勤工助学的岗位。她父亲过世早,母亲改嫁,杨小梅和爷爷一起生活,家境贫困,因为爱心人士的捐助,她每个学期可以得到1000元的补助、每月400元的勤工助学工资。她经常每顿饭只买两元钱的饭菜,“想把钱省下来,过年给爷爷买件新衣服。”根据校方统计,过去3年全校累计有2660个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占学生人数42.01%,累计发放勤工助学补贴858537元。

  在盛华,国际志愿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平均每年有30位国际志愿者在这里教授英语和兴趣课,他们不领取薪水,每人每月只有12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Hugh Henry一家来自美国,他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过20年文职,退休后他带着夫人和5个孩子来到中国。在广州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偶然得知盛华的外国志愿者计划,便申请来到这里。

  他用手机拍下每个学生的照片,注上名字,“这样我就能记住他们每个人”。他喜欢穿着中式的对襟衣服去给茶学系的姑娘们上课,一边泡茶,一边教她们如何用英语卖茶。他还从学校茶叶基地里移来几棵小茶树,种在自家阳台上。

  “这里的孩子,每个都很特别,充满了能量,他们未来都可能去公司工作或者养育孩子,我们希望帮他们了解到自己的特别之处。”Hugh的夫人说,在美国的生活更舒适,但在中国更有意义。“在大城市,个人环境和自我意识太强了,在这里,孩子们考虑更多的是家人而不是自己。” 

  Hugh夫妇经常在学校食堂就餐。总会有学生在这时跑来找他们聊天。“有个学生说他将来想带自己的兄弟去外面旅游,另一个孩子将来想建个养老院。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太棒了!”

  这样的奉献者每天在学生身边,构成了最好的言传身教。一位外国志愿者工作期满离开前,手绘了一幅画送给Hugh夫妇——一个大大的繁体的“爱”字。

  志愿者Nancy临走前,收到学生杨梅为她亲手编的一个竹筐,竹筐里还附着一张字条:感谢您给我的一切,我希望我长大后,也能成为像您一样爱帮助别人的人。

  2015年,学校决定设立500万元的爱心帮扶基金,亮点在于将感恩回报正式写进基金章程。学生感恩回报承诺:享受基金学生毕业后,当本人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或者夫妻收入达8万元以上,至少连续10年每年将自己年收入的3%(或夫妻收入的2%)捐赠到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爱心帮扶基金,用于帮扶贫困的学弟学妹。

  孙愫愫,学校的第一届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2014年和2015年,她先后向学校捐赠1202元和1250元。对于她来说,这就是感恩。互联网营销专业2015届毕业生刘兰桂,从实习开始每月向学校爱心基金捐赠10元。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如何吸引优秀人才来学校工作,一直是校方努力解决的问题。2015年,孙伟提出了“归巢计划”,希望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工作。

  陈永利,来自惠水县大坡村,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她来的时候学校还在建设中,现在,她已经是“归巢计划”的一员,参与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以及数据小镇咖啡馆的运营。陈永利读书时听过孙伟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伟教育学生们,提问时要先向大家问好,然后自我介绍,再提问。“其实,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培训,当时我们真的什么都不懂。”陈永利实习时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在实习期间,她表现优秀提为领班,正式工作后不到1年,就升为主管。这时,学校找到她,希望她回来工作。她没有太多犹豫就回来了,虽然学校的收入比在酒店低,但她觉得“这是最好的回馈母校的方式”。

  和陈永利一样,王兴平也放弃了在上海的工作回到学校。初中时因为贫困,父亲希望他辍学去打工,他没有同意。班主任介绍了盛华职业学院,他得到学校的资助减免了学费,还争取了打扫厕所的勤工助学工作,每个月能得到300元的补助。他通过面试获得了到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实习机会,在坐了28个小时硬座后,他第一次到了上海,在那家公司上岗从事电话营销工作。得知学校实施“归巢计划”后,他也放弃高薪回来工作,目前在数据小镇带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从事网络舆情和互联网口碑营销的工作,盛华职业学院的网络宣传,也是他的小团队在运营。

  周日下午,王明华和几个姑娘一起回到教室,继续未完成的蜡染作业。教室里很安静,她偶尔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照片,那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在北京的合影,笑容是阳光的,甜美的。老师说,她们在北京的实际月收入已经超过8000元,制作的少数民族人偶还被选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王明华很期待,她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走出大山,有不一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