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第四届汕头大学公益论坛
6月15日,由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第四届汕头大学公益论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以“制度化,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为主题,探讨新时代下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的方向,及如何发挥志愿服务的引领功能。
论坛现场
汕头大学团委书记姚溱在致辞中表示,汕大志愿服务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志愿服务时数超过了35万小时。汕大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思想、公益理念和志愿精神深度契合在专业教育“一体化”中,在创新学生专业培养、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论坛上,刘坚冰、郭山、刘钦和黄晓莹等嘉宾分别作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我们可以怎么做》、《社会治理聚合力,共治共享惠长者》、《“科技向善”共建社会服务新供给》和《制度化对公益项目长效发展的推动》的主题演讲。
刘坚冰
刘坚冰是中国志愿者优秀个人、广东五星志愿者,曾获广东省志愿服务银奖,他通过志愿服务案例,从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等3个方面,分享对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理解。对于如何坚持志愿服务12年,他分享了自己的秘诀:“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郭山
郭山探讨了社会治理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并分享了呼援通为龙湖区内12000多名高龄长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的事例。通过他的分享我们更能深刻地了解呼援通是如何做到“照顾老人比老人的孩子更周到”。郭山认为,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并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刘钦
刘钦用数据分析了中国“急救难”的社会痛点,并谈及如何构建全民互助急救平台、如何以社会企业模式实现社会服务可持续供给、推动未来一代的年轻人关注并改变社会问题。此外,他还分享了他所在的“第一反应”团队积极推动“好人法”的立法以及设立“好人险”,推进公益法制化的进程。
黄晓莹
黄晓莹以“薪火相传”爱心行动公益项目为例,分享了“课程化”如何推动公益项目长期发展。她认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应该用服务学习模式来武装自己,并与专业进行紧密结合。
嘉宾访谈
在访谈环节,四位嘉宾和志愿者代表陈柱鹏围绕“志愿服务法制化、专业化、信息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讨论,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互动。
观众提问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志愿者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志愿青年说
章子阳
制度化,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公益论坛的主题深刻结合了当下志愿者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度化不仅能够使我们的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也能够使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也和“服务学习”的理念相呼应。在当下的志愿服务中,我们志愿者应该要善于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制度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我们的公益事业保驾护航。
李水明
奉献之事,无关大小,每一份付出都有一瞬美丽深深留在我们心间。无论时代怎么变,公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公益论坛作为一个公益人士分享公益理念、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公益走进了更多人的内心,让我们在志愿服务中不断进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对于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康林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十九大报告中有所提及的,也是共青团中央、民政部一直在推行的理念。联合校青协实际,校青协也需要响应时代潮流,共同促进制度化建设,从专业化、信息化等方面去努力,让校青协能登上一个新的平台。
冯建
有这样一句话,“公益人永远不能停止脚步和思考”。公益论坛的举办,让我们更了解公益活动的同时,也激发我们对公益本身的思考。此次公益论坛,以“制度化为公益活动保驾护航”为主题,嘉宾分享的内容,既包含科学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制度和服务形式,又有诸多精彩绝伦的志愿服务经历。其中嘉宾对公益的深度思考,使我惊叹,更让我明白,制度化对于公益活动来说相当于“鱼得水”。此次公益论坛,增强了我的“四个自信”,引领我为新灯塔,借前辈的优秀经验作灯油,以奉献精神为灯芯,点亮自身,照亮他人。感谢公益论坛,感谢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