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就“志愿服务与青年成长”这一热门话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朝晖指出:中国志愿服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扎根于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文明程度要靠每个人的境界提升去成就,所以志愿服务事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高校志愿服务未来要继续引领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副总编辑张显峰讲到:“今年的志交会和相关论坛放在成都召开很有深意。2008年5月份的地震天灾和8月份北京奥运会两件大事,都让人们见证了志愿精神,奥运会自不必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从废墟营救到老乡安置,处处都是志愿者的身影,处处让人感受到人间大爱。当时有人惊讶来自唐山的志愿者服务不惜体力玩命干,唐山人说是来报恩的,后来玉树地震的时候在现场又有很多四川的志愿者,他们也说我们是来报恩的,这就是爱传递爱,具体事件中的教育胜过课堂中的艰深理论。”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钱学军代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课题组在论坛上发布了《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他指出,《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是全国第一个针对高校志愿服务的普遍性、系统性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特点很多。第一,梳理了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脉络、重大事件;第二,分析了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从志愿服务的逻辑层面挖掘了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第三,总结了21世纪以来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研讨了影响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元素和相关因子,尝试提出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指标体系。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张晓红认为,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高校志愿服务已经有了特别好的局面。首先是普及化和多元化的特点,第二是社会化和公益化,第三是大学生服务的人文化以及个性化,第四是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张晓红分析了志愿服务与青年成长的内在关系,指出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的过程。志愿服务是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从象牙塔中走到现实社会,能清楚地认识社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是高尚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品格,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会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带到社会中,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