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从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近日,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把社区志愿服务纳入社区发展治理体系。从2018年起,该市全面启动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行动,中学生志愿服务情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高中阶段学生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志愿服务。(据《四川日报》11月8日报道)
成都市的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的学龄段,对青少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并将其参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着力于从制度上对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进行引导和规范。这一实施方案,体现了社区志愿服务要从青少年抓起的思路,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在志愿服务这个特殊的“学校”和“课堂”里,青少年能够切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公益的快乐,并可以借此锤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提升无私奉献的自觉。总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受到的教益、得到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人只有在相互作用之下,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焕然一新,才能开阔自己的胸怀,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青少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在“助人”,实际上也是在“自助”,不仅让被帮助对象真切感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的温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同时也净化了灵魂、健全了人格,并增加了对他人、对社会的了解。这种在青少年内心深处进行的关于爱、责任、奉献的教育,恐怕是任何有形的课堂和书本都有所不及的。
志愿服务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成都市有针对性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载体,促使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这一做法,是对十九大报告相关要求的积极、具体落实,对各地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