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评论 > 正文

新时代 留守儿童问题怎么办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10-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共青团组织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也进入了新阶段,有没有什么新的探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此专访十九大代表、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留守儿童问题: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川,历来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同时又面临脱贫攻坚重任,如何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摆在四川团组织面前的问题。

  早在2006年,团四川省委便牵头在全国率先启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自2010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关爱工作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四川采用社会联建方式建设留守儿童之家5436所,构建常态化关爱实体阵地,形成基层网格化工作站点,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专项基金,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暑期快乐学校,打下了非常好的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基础。

  适应共青团改革要求,团组织要用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共青团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创新?

  “让所有的父母都回来,并不现实。”刘会英坦言,就在两年前,团四川省委推出了“童伴妈妈”项目,建立了“一个人、一个家、一套工作体系”的关爱机制。一个人——在每个试点村招募1名45岁以下的专职童伴妈妈,进行专门的培训,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点;一个家——在试点村建设一个固定的童伴之家;一套工作体系——就是“童伴妈妈”们的具体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和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定期开展集中关爱活动,排查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定期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争取落实各项保障政策等。这样就实现了从零散关爱向专职、常态、精准关爱的转变。

  “童伴妈妈”项目采用公益PPP模式,由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牵头,在政府、群团和基金会等各类主体之间,搭建起一种多方参与的模式。如何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作为项目引入方的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成功吸引并对接中国扶贫基金会,促进了“党政 群团 基金会”模式的跨界项目落地四川。根据协议,省财政分3年投入500万元,撬动中国扶贫基金会面向社会募集资金投入1000万元,主要用于童伴妈妈工作补贴、童伴之家建设运营、主题活动开展和培训督导等经费。在资源整合投入的保障下,今年,童伴妈妈项目试点村已从最初的100个增加至165个。

  刘会英解释,类似的项目要避免半途而废,就要撬动社会资源来做,实现社会化运作,才能保证项目长久持续。

  团四川省委与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有什么关系?由省级群团组织联合组建社会组织服务机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共青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会英解释,过去深藏在机关大院里的群团组织所属基金会,入驻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开设窗口,直接服务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而“童伴计划”的省级项目办,就设在省群团中心,通过中心下设的社会组织——协力公益招聘专职项目专员负责项目运营、日常管理、资金发放、物资配送等工作。

  新时代,工作要用新的办法,把社会化做精深和精准,是团四川省委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的“核心技术”。

  效果很明显,165位“童伴妈妈”累计走访留守儿童7.2万人次,帮助解决儿童福利需求1.4万余例,包括协助儿童返校241例、协助儿童户籍登记623例、协助大病儿童救助290例、协助申请临时救助儿童599例、协助服刑人员子女帮扶570例。据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实施“童伴计划”以来,这里的孩子发生了改变:“没人辅导学业的儿童由36.6%降低到6.3%,遇到困难不害怕的比例提升了40.8%,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提升了28.1%,情绪自控力提升了27.5%。”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选拔学历较高的人,进行心理知识、社会工作等培训,成为“童伴妈妈”,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团四川省委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不仅在农村开发了新的社会工作岗位,拉起了首批乡村社工队伍,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聚人才,开展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