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各地动态 > 正文

贵州:守住绿水金饭碗 打造青山靓名片—— 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09-26

来源:中外水利

  从全国第一个环保法庭到全国第一例审结的生态环保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从全国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法规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生态领域,贵州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写就了多个全国率先。

  从一条河到一个试验区

  确定5.6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面积,占全省31.92%

  站在红军“四渡赤水”的茅台渡口,清流急湍,滚滚西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实因这条河除了给予沿岸人民生态美景,还催生了多种美酒和财富——“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在茅台集团中华污水处理厂内,来自贵州省华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厂长陈德龙正监测着废水处理数据,“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由排污企业采取付费方式,把治污所需的设施、运营设备、维护工作交给我们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实现排污与治污分离。”

  同时,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赔偿的原则,赤水河上游的毕节市和下游的遵义市逐渐建立起上下游区域间横向的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从2014年起,遵义市向毕节市每年投入约15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

  “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开改革的先河。”由于率先落实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污染治理等,赤水河被称为贵州的生态河、改革河。

  贵州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要开改革的先河

  但贵州的生态制度创新,不止于一条河。2014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其中规定,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转而增加循环经济产业、清洁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新指标。

  2016年8月,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使贵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2017年2月,贵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5.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1.92%。

  立法有保障、制度趋完备,贵州绿水青山的底色必将更加鲜亮多彩。

  从一个窗口到一次次行动

  省、市、县、乡、村,五级共设1430位河长

  今年6月中旬,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开幕,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绿色转型发展。

  此前,贵州已连续8年举办生态文明会议(论坛)。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升格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8项贵阳共识,从2009年的“责任”到2016年的“知行合一”,逐次将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

  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绿色低碳,正逐步化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在南明河畔,贵阳市民雷月琴每天早上9点准时来到南明河解放桥附近,开始她一个人的“环保巡查”。她把常走的近10条河流手绘成地图,标记出污染严重的地方,事后逐个蹲点,向当地市民宣传劝诫,并向政府管理部门举报乱排污水的企业。

  贵阳南明河畔经过治理环境得到改善

  在大方县对江镇的大山村,退休老干部刘安国从1984年起卖猪卖牛筹集造林款上山种树,经过30余年的生态“拉锯战”,刘安国组织植树20余万株。“造林就是保家,保家才能发展!”

  在今年的贵州首个“生态日”系列活动中,贵州省总河长——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乡、村五级共1430位河长共同巡河,以都柳江、乌江干流、赤水河等34条河流为主线,检查江、河、湖、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巡河、治河、护河,这是全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声音和责任担当。首个生态日,贵州掀起河长大巡河的行动;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中,365天都将是“生态日”。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由“中外水利”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