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亚文,北京中奥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慈善事业,2010年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他认为:“给予既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荣耀;慈善未必是普遍的义务,但一定是人人的权利。慈善,可以让我们共同幸福。”
近日,记者对潘亚文进行了专访。
问: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您成为协会的理事?
答:我是2010年换届时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在此之前,我一直致力于从事慈善事业,希望能在事业壮大的同时,履行社会公民、企业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我希望我和我的企业,不仅能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更能通过努力让社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现在,我的企业“中奥公司”已经形成了最重要的文化:敬天爱人、利他利己、谋利有道、善行天下。以人为本,回馈社会——当好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双重(商业、社会)价值。
我所热爱的慈善事业,与志愿者协会价值观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奉献精神,不求回报地付出,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种爱跨越了国界、种族、职业、文化差异、贫富差距,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我希望自己也能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与互助互爱的人们共同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这也是我加入青志协,并成为理事的原因,慈善与志愿者共同的信念,就是机缘的根源。此外,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紧扣党政中心、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我认为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青年志愿工作做点事。
问:加入协会后,您具体从事或者组织公司员工从事的志愿服务有哪些?
答:去年开始,我把事业的重心定位在祖国最需要发展的西部地区。走进西部,也是我志愿者工作的开始。在农民工聚集的重庆地区,我带领企业员工开展多次志愿者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关爱农民工子女。中奥员工用自己的身躯为小学生们遮挡炎炎烈日,自发购买防暑药品供中暑学生服用,与孩子们一同进行书法趣味以及快乐葫芦丝等活动,建立起良好友谊。中奥公司还捐款600万元,启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金。其中的项目之一,是为农民工子弟建设“七彩小屋”的建立,充实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农民工子女在校园里感受温暖,学会感恩。我们希望用发自内心的爱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携手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共同投身于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去,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爱心、播撒希望。
我和中奥的爱心行动,还会贯穿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
问:给您影响最大的一次志愿者活动或者事件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我有很大触动的是一个电视纪录片,介绍四川一所“天边小学”的情况,让我对人生、慈善、志愿事业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那所小学在2000米的悬崖峭壁上,那个小山村的人家,一年粮食是土豆,家中唯一的电器是灯泡,他们用的电是村民们在山上挖水塘自己发的。学校在山上几个村寨的中间,很多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走4个小时的山路,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碎石路,最宽也就1米,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多年以来,小学绝大多数孩子因承担不起下山上初中的生活费,只能在小学毕业后就缀学留在山上,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只能面对没有未来的明天。就是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却有年轻的志愿者自愿成为天边小学的老师,为了理想相聚在遥远的“天边”,为孩子们的理想播撒希望。来自大城市的志愿者,可以攀越悬崖峭壁,来到“天边”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忍受没电,无通讯信号,两个月洗一次澡,用煮菜叶的水洗澡等等的各种委屈。我为这种身体力行而感动,我希望自己也能从事这样的事业,做一个灵魂富足的人。
所以,我几乎把所有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各种公益事业。近些年来,我尽力走过我所能力所及的土壤,把最需要的钱物送到需要的人们手上,我认为最直接的捐赠是最有效,最有人情味的。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中国行”的成员,我到甘肃省古浪县寻访贫困失学青少年,并通过成立“新长城古浪一中潘亚文自强班”等方式,真正帮助每一位孩子。2002年秋天,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向全国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号召,我马上与新长城办公室取得联系,为贫困大学生捐助,在当年成立“潘亚文新长城助学基金”,资助了几百名贫困大学生。这种帮助也一直在延续,帮助的学生已经多达几千人,这个数字没有终点。
金钱可以助人生活,但心灵的扶持可以让人重塑希望。所以,我希望真正用心与心的交流,去影响孩子们,与他们交朋友,给他们爱,而不是施舍。
问:通过参加志愿者工作,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助人者自助。我在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收获了一种成长,收获了商业人生之外的另一种阅历,让我珍重一生。
问:当下,社会上对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多有质疑之声,您怎么看?
答:公益慈善决非简单的捐钱做好事,而必须依托于成千上万有使命感、有专业水准、公开透明的公益慈善机构,才能把各方的爱心如涓涓细流汇成慈善的大海。做慈善,是一条从感性到理性,从不专业到专业的路。有善心不代表一定有能力执行好,慈善项目需要理性评估,结合各种资源,需要专业团队的推进执行,太多因素了。随着社会富裕度提高,NGO、基金会都在经历着成长,过程中会有阵痛,但只会朝着积极正面方向发展。
问:您对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有何建议?
答:志愿者事业,不仅应“输血”,更要“造血”,通过支教、助医、扶残等多元救助方式,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科学作用。我建议青志协可以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让这个群体成为重要的一支志愿者团队,以比较丰厚的物质基础去帮助他人,树立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志愿行动若能升华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无疑是更大的。
在中国慈善发展进程中,政府、企业和草根三者并存,政府权威背景使慈善机构有强大公信力,可以向公众大规模募捐;草根NGO慈善规模虽小,但组织灵活、身体力行,真诚热情,汇集人气,令人感动;而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分子,可以为慈善机构提供资金保障,企业家更应该成为慈善的践行者。
同时,我也希望国内志愿机构可构建专业化、社会化、长效化的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打造和树立青年志愿者工作品牌,能真正把扶危救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种子发扬光大,培养出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志愿工作经验。
问:作为理事,您认可什么样的志愿者个体?
答:有大爱,可以默默将志愿事业坚持一辈子,让志愿工作成为生活方式的志愿者个体,令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