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四川
摘要:西南科技大学“爱启航”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秉承“用爱心传递知识,用无私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从2009年起利用寒暑假期深入农村,面向农民工子女开展“自我保护”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培训自我保护技能,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突破。
一、思路做法
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普遍缺乏自护教育的关怀与实践,在保护自身安全、应对突发危险等方面缺乏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较普遍的现状,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未成年人自护教育现状更加堪忧。以地处2008年“5.12”地震重灾区的绵阳市游仙区麒麟村、长明村为例,地震发生时,由于缺乏避震逃生的基本常识,不少村民和儿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地震后,两村共有96名孩子的父母因灾致贫外出务工,孩子更失去了学习有限生活技能的来源。因此,向农民工子女开展“自我保护”系列教育一方面能帮助长期缺乏家长照顾、教育的孩子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令他们终身受用;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孩子纯洁认真的天性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推广其朋友和亲人,克服类似志愿服务时效性、持续性、覆盖面上存在的不足。
(一)根据农村需要,改进自护教育课程。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常发意外情况,根据当地气候、地况特征,西南科技大学“爱启航”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多次进行培训方案研讨,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指导和修正,设置了涵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暴力犯罪等情况的自护培训课程,并精心准备了三场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农村生活自护技能专题讲座。
(二)适应孩子个性,灵活设计教学方式。所有讲授课程都有专业教师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指导完善授课方案。根据孩子们的个性和心理特点,为避免理论知识枯燥影响效果,团队设计了“35分钟讲授+10分钟互动”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加深孩子们对自护课程的接受和理解。表1所示为自护教育课程具体安排。
表1 自护教育课程表
(三)发挥高校优势,参观模拟防灾场景。活动开展期间,团队不仅免费从高校借用到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教学设备辅助其开展生动的教学课程,还邀请到高校有经验的专业教师亲自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对培训工作进行更全面专业的辅导。除此以外,团队还协调学校有关学院开放了一系列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组织孩子们到实地参观防灾设施、科普视频和图片等,并在高校相关实验室观看灾难场景模拟,亲手操作各类防护器材,进一步加深灾害危险认识,强化自护知识和意识。
(四)面向实际变化,开展自助自救训练。课程讲授结束后,团队组织孩子们开展以下模拟自救安全演练: 地震演练:讲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分析学校及家庭周边应急避震的环境条件,划定疏散路线和避险区域,掌握正确的逃生姿势,遵守疏散途中纪律,让孩子们熟悉并掌握了地震避险自护程序和技能。 火灾消防演练:讲解火灾预防、应对的基本知识,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练习就近、就便使用湿毛巾或衣物掩住口鼻,俯身或匍匐逃生技能,模拟火灾现场并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生活突发事件应对演练:以电、气、水、车祸、恶劣天气为主要场景,对生活中安全用水电气,小心过马路等行为习惯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情景模拟、示范,掌握家庭生活、交通安全等基本常识。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教训,让孩子们认识到擅自下河游泳的危险性。学习对恶劣天气做出正确地辨认和判断,掌握临时包扎、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保护自身及家人生命安全。
(五)防灾融入生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在课堂学习之外,为了加深对防灾自救知识的灵活掌握,团队还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编辑成顺口溜做成小卡片,把一些重要的技能和关键点打印成彩色的贴墙图片发放给孩子们,并定期开展一些趣味的知识竞赛。团队在与孩子们的日常交流、互动以及定期回访的过程中始终注重观察孩子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团队坚持只有将防灾自护的意识融入到生活中并形成习惯,才能让“自护教育”产生实效。
二、效果启示
(一)增强农民工子女防灾自救的意识。“自我保护”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长期缺乏家长照顾、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来自高校志愿者的关爱。孩子们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家长也因此更加安心工作。“上次厨房失火,幸好孩子沉着应对才没有伤害到人。谢谢你们!你们教的都是最有用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在后期回访中,一位家中意外失火的家长拉着“爱启航”志愿者饱含深情的感谢道。
(二)建立校村合作的自护教育实践基地。2010年,团队在取得一系列活动经验和工作实效的基础上先后与麒麟村、长明村签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与地方搭建起双赢合作平台,实现了需求与服务长期的有效对接。在村委会的联系帮助下,团队成员借宿在村民家中,以当地小学为志愿者服务营地,在“低费用、广支持”的条件下持续集中的开展关爱行动。“爱启航”连续三年的“关爱行动”与当地村民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志愿者们坚持定期回访,真正建立了持续的帮扶关系。不断跟进的后续服务,不断强化的能力拓展,进一步巩固了志愿服务的成果。“爱启航”团队也因成绩突出2次受到团中央(网站)报道,被《教育导报》、《工人日报》、新浪网、腾讯网以及多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次,并获得卓卓网提供的灾后重建爱心基金一万元。
(三)面临突发事件自护教育显成效。2010年7月2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突袭绵阳。山洪夹杂着泥沙从山谷中倾泻而出,直奔团队临时驻扎的小学而来,学校附近的多条山路已经被山洪阻断。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决定冒雨护送住校的学生回家。让队员们感动的是,尽管已开始有水漫入教室和宿舍,孩子们仍然没有慌乱,而是有序地将书籍、被子等物品转移到高处并准备疏散。面对大自然突如其来的考验,孩子们已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沉着应对。
三、专家点评 西南科技大学针对山区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人照顾少(父母外出务工谋生),面临安全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自护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其经验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将高校课程转化为农村自我保护、应急自救的实用知识。大学生志愿者最初深入农村小学开展服务的时候,照搬教材知识,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听不懂”、“深奥知识不实用”。因此,志愿者走村串护,既了解留守儿童的安全需求,也了解农村生活及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结合当地实际涉及的课程、活动、训练,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少受侵害,健康成长。
(二)开发模拟教学,让留守儿童易学、易懂、易用、易传播。大学生志愿者适应孩子们“听不久”、“坐不住”的特点,将系统的面授课程大量转化,变为加入参与、游戏、体验的模拟教学。留守儿童利用校内容的简陋场地,在操场、山坡、树林、河流进行自我保护、自救解困,特别容易学会、特别容易实施。所以,当往返学校、回家干学、日常生活中遇到安全风险,自然而然就采取应急自救的行为,教学效果明显。 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自护教育”的关键因素的“爱心、用心、贴心”。真正爱山区孩子,才能够以他们的需求为需求,以他们的困难为困难,千方百计设计适合留守儿童的学习项目。用心帮助孩子,才能够不辞辛苦,深入小学、村庄了解隐患和风险,设计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与山区孩子贴心,志愿者才能够努力寻找快乐学习、快乐体验的方式方法,让留守儿童愉快轻松地掌握自护自救的知识技巧。
(执笔人:梁 辰、于 婧;点评专家:谭建光、朱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