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长制”:看江西、天津如何节水护水 惠民生 促转型
这几年,江西、天津不少地方的民众见证了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水更清澈了、水里的漂浮物少了、水质达标率更高了,与此同时,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关停采砂厂、切断农业污染、加强河道看护巡查……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两地治水护水的一种新模式:“河长制”。
“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似乎是一个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河长制”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弥补了“多头治水”的不足,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执政能力,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下面,让我们看看两地具体是怎么做的吧。
江西:治水护水,“河长”来牵“牛鼻子”
保洁员甘立林在清洁河道。郑静霞 摄
夏末早晨,天六点就亮了。甘立林收拾着出门,骑上电动车,5分钟就到了离家不远的北潦河双溪镇大桥村段,这是他近一年来的工作地点。橙黄色的救生背心上,背后“保洁员”三个大字非常醒目。
甘立林是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聘请的200多名专职巡查保洁员之一。自2015年8月靖安县实行“河长制”以来,县、乡镇、村的党政一把手也多了一个新职务:河长。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河长制”开始在江西“登陆”。“河长制”在江西以什么形式实施?河长们都使用了什么“武器”治水护水?取得了什么成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江西。
规格最高五级“河长制”落地
江西向来“不差水”,拥有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和鄱阳湖。水生态环境良好,地表水检测断面水质达标率高达81%。优质的水资源是江西的宝贵财富,“省委书记对我提的要求就是要防护水污染,保护现有的青山绿水。”江西 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
治水护水,困难在哪?“以前九龙治水,有矛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有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罗小云厅长指出。在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30%的“水都”南昌,南昌市长郭安认为,治水是个系统性工作,单靠管农业、水利和城建的部门,力量单薄。
为了解决治水护水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11月,江西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设立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五级 “河长”。省级领导也挑起担子来: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这在全国已实施“河长制”的省份来看,规格最高。
治水:控采砂 去污染
江西水生态良好,但河道采砂问题是痼疾。“这是我们河湖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南昌市副市长朱志群说。
河道非法采砂破坏河流水质,损坏河道,严重影响生态。“河长制”落实后,南昌市长郭安担任赣江南昌段“河长”,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断腕治砂,我的方法是‘抽筋扒皮’。” 郭安说。“抽筋”就是肃清牵涉其中的体制内执法人员,“扒皮”就是关停清理400多家砂场。最终查明涉事人员30余人,直接移交司法审判。再加上明确各部门权利责任清单这一机制,河道非法采砂问题基本得以整治。
河湖治理,除根治顽疾,也需治污染。对此,宜春市副市长、“河长”赖国根介绍说,市内工业排污口全部都依法监管,以确保所有污水处理合格;农业污染上,加大了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目前,宜春市内禁养区内养殖场已全部关闭,限养区不再增扩养殖场,83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已全部实行人放天养。在南昌,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为治理河湖污染而拆除、搬迁的畜禽养殖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关停并转了1000多家养猪场,基本切断农业污染。
护水:勤巡查 快联动
“每天下班时候,我会骑车沿着河岸巡查一圈。”自村干部甘朝勇兼任巡查员后,约5.5公里的北潦河香田村段几乎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
在宜春市,像甘朝勇这样的巡查员有1474名,还有1578名保洁员。他们每天至少要绕河巡查或清洁一次,做好书面和图像记录。“有什么状况出现,巡查员和保洁员可以及时拍照,上传到易信群里。” 靖安县水务局局长王仕钦说着,点开了手机上的“河长”易信群。记者看到,群里都是巡查员和保洁员们拍发的河流照片。
除了利用易新群,“河长”采取各种手段监测河湖变化。南昌市新建区已初步开发河湖长制工作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序,创建平台促进交流、汇总信息。双溪镇政府则在河流主要流经处安装了摄像头,在镇政府监管站的电视平面上就能实时看到河流情况。
勤巡查和保洁,一改河里垃圾多、河水浊的现象。“水更清澈了,漂浮物也更少了。”靖安香田村义务巡查员熊洪贞说。
一旦有河湖出现情况,监测紧、巡查勤也保障了政府的联动速度。“我们对河流情况很熟悉,从电视监控上就能看出河流水位变化和水质变化,采取必要行动。” 双溪镇政府书记、“河长”钟华国说道。
“今年6月汛期的时候,河岸樟树麻石围护被河水冲散了。我巡查时就拍照向县水务局及时汇报,一个礼拜之后问题就解决了,速度很快。”甘朝勇感叹道。
初步开发的南昌市新建区河湖长制工作平台。王曼宁 摄
“河长制”:惠民生 促转型
“现在来河边钓鱼的人、散步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甘朝勇描述“河长制”实施后的变化时说。
“现在,我有空就喜欢过来钓鱼,老虎鱼、草鱼都能钓到。” 靖安大桥村村民陈声龙坐在北潦河大桥村河段河岸树荫下,盯着鱼竿对记者说。他认为,一年来,县里河道管理加强,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年前河里大部分是小鱼,现在河里没垃圾,也禁止电鱼药鱼,鱼大了、密了。”
水生态好了,群众有了好环境,但推行“河长制”是否影响就业和经济?对此,王仕钦说: “原先从事有污染农业的人员,现在一部分人到工业园上班,一部分人开始做起符合环保标准的农业。”
这和分管农业的朱志群的观察相同。他说:“以前养猪的排污排水很多,现在要做净化池、沼气池等。还有水面的养殖模式,原来养殖户下饵料,甚至化肥,导致水体质量很差,现在人放天养。‘河长制’倒逼了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化,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
天津“河长制”:让河流从“没人管”到“管到位”
自2013年初,天津在全境内推行“河长制”以来,已有三年。谈及三年间的变化,宝坻区区长、区河长制领导小组组长李建成认为,“河长制”在区内全覆盖,“管得很到位”。
“河长”管得到位,管理模式功不可没。“‘河长制’核心就在于属地行政领导责任制这一模式。”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梁宝双介绍说。在天津,中心城区以外河道,由河道所在区、街镇、村行政领导担任“河长”;而中心城区以内的河道“河长”由市水务局负责领导担任。根据这一规定,梁宝双也担任起天津的“名片”——海河的“河长”。
行政领导责任制,意味着由领导来“挑头”,解决了原先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过去可能可以推的事情,现在责任划分清楚了,推也推不出去了。”海河管理处处长黄力强分析。
河流养护落实到行政领导身上,打破了“没人管”的僵局。但为了推动“河长”主动去管,天津制定了考核办法及细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有河道的截污治污,河道水质和堤岸水面环境,堤岸绿化和景观,长效管理机制。” 梁宝双说。考核工作实行市、区县级两级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定期考核的河道水质和堤岸水面保洁情况由市水务部门实施,每月考核一次。“月考”之外,每半年市河长还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集中考核。每年通过媒体公示各区考核分数的排名,“晒成绩单”。这种定期考核,给“河长”施加了压力,让宝坻区副区长艾玉昆切实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
除了“月考”,社会监督也是考核的另一“武器”。义务监督员们每月20号前给河流治理情况打分,上报监督成果。此外,“媒体发现问题可以随手拍,曝光问题,对我们进行监督;群众发现问题,拨打便民专线,也是对我们的监督。这些事件的办结率及满意情况也会纳入考核。”艾玉昆介绍说。
考核成绩不合格怎么办?在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补贴方式下,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只能得到核定资金的60%补贴,而考核成绩优秀的则按核定资金的100%补贴。
“考得差”,不仅资金奖励少,而且要“见领导”。据介绍,年终考核成绩排名最后的河长,会被领导小组组长或者副组长约谈。在宝坻,区书记和区长会约谈排名后三位的街镇,督促限期整改问题,强化责任意识。
“河长制”的管理模式及考核制度,有效加强了水环境的治理,让天津的水环境持续改善。“河长制实施后,我们的环境面貌有很大改观。”黄力强说。数据显示,实行“河长制”后,天津感官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