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
2015年先进典型社区志愿服务特色回顾(一)
百姓是社区主体,也是社区活动的参与者及社区服务的对象。社区志愿服务,要与居民需求相融合。随着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势必也要转变思路和方式,让其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先进典型社区的经验做法,它们的来头可都不小,全部是入选201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的社区哦!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
以制度化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是全国文明社区,十多年来,社区坚持不懈开展志愿服务,不断破解社区志愿服务难题,在“做细、做小、做实、做全”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最后“一步路”的问题,探索出了一套“建组织、强服务、树文化、抓管理”的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模式,实现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全覆盖,促进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让10多万社区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居民用废旧物品制作“月饼”
社区建立“一区一网,两长四员”的组织架构,实现志愿服务网络全覆盖;实行“一户一档,三方联动”的服务体系,确保志愿服务见实效;通过“一本一会,六类活动”传递志愿服务文化,汇聚志愿服务正能量;健全“一月一训,五星评定”的管理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百步亭社区认真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的做法,制定了邻里守望、心里咨询等30项志愿服务制度,其中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社区志愿服务规范》《社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规范》《社区治安巡逻志愿服务规范》3个制度,作为武汉市技术规范进行发布。
2010年,中央文明办把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设在百步亭。6年来,百步亭社区牵头联络全国2万多家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多万场,使4000多万居民享受到了社区志愿服务带来的便利,促进了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
长沙市天心区青山祠社区:
爱心帮困团重点帮扶“五类人”
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排民忧、解民难”,既是群众所盼,也是职责所在。有针对性的服务,让群众“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老时有人掂、病时有人探、终时有人送”。由于社区困难群体较多,社区成立了爱心帮困团,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扶贫帮困,在“五类人”(“知名人”、“管事人”、“能耐人”、“引路人”、“弱势人”)中开展交友活动,让知名人、能耐人出钱,让管事人、引路人出力,既为社区建设出谋献策,又为困难群众帮困解难。
志愿者在重阳节免费为居民拍照
活动开展以来,仅2015年,社区走访慰问各类群众及社区群众358户,其中接待居民800多人次,帮扶群众220户,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800多起,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棘手的问题38起。促进了社区思想文化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
更新志愿服务项目“老三送”升级为“新三送”
朝阳里社区以居民需求为第一信号,积极作为,为老百姓分忧解愁、为党和政府助力做劲。社区在坚持每年开展“万户居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更新志愿服务项目,将“送煤、送菜、送炉具”为主要内容的“老三送”升级为以“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
志愿者与居民一起包饺子
针对居民从“满足生活必需”向“追求文化小康”的需求转变,以普惠民生为宗旨,提供“定制化”服务,活动内容由最初单一面向困难群众解决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发展到目前面向社区全体成员、涵盖社区科教、文化、体育、卫生、治安、再就业、环境建设、心里调试、法律服务等10多个系列,囊括“心目影院”、“关心老年人、关心育龄妇女、关心城市新居民、关心散居儿童”等70多项活动,受益人群近8万人次。广大社区居民不仅在接受帮助中结交了朋友、得到了快乐,更深化了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由最初的旁观审视到现在的积极参与,很多居民一家两代、甚至三代人都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为邻里搭把手、为社区出份力”成为习惯和自然,凡人善举式的“学雷锋、做好事”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
“道德储蓄所” 凝聚正能量
突出需求,在服务中提升品质。“道德储蓄所”以“关爱弱势群体、同享幸福阳光”为服务目标,根据社区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制定了集尊老爱幼、义工关爱、平安和谐、公益活动、特殊关怀、邻里互助6大服务项目于一体的“服务菜单”;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或培训“储户”设计服务项目,通过爱心服务联系卡、服务热线、网络平台等,畅通供求信息,实现无缝对接,尽量提供代买代购、生活料理、心理疏导等多形式、多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社区普通居民也可根据“服务菜单”“自助点单”,经管理人员统筹安排,“储户”与需求者可以进行点对点的服务。目前,该社区“春送健康、夏送清凉、秋送希望、冬送温暖”的“四送”活动蓬勃开展,服务内涵也在不断丰富,逐步由生活救助向就业援助、婚姻家庭、妇幼保健、群众文化、环保卫生、科学普及等领域拓展,邻里互帮互助体系日趋完善。
社区广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目前,“道德储蓄所”“骨干储户”已组织开展集中服务活动83场次,吸引480多人次参与,服务时间达1200多小时,服务居民3000多人次。社区涌现出一批以梁玉玲、唐锡闽、李松林等为代表的无私奉献、奋发向上的优秀志愿者,“道德储蓄所”也成为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竹岛街道翠竹社区:
“莫愁联盟”让志愿服务精准化
面对日益多元的矛盾纠纷,仅靠社区现有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11年年底翠竹社区以办事处党工委开展的“莫愁联盟”进社区的活动为契机,成立了由社区片警、律师、退休教师、党员等社会上有知识、有威望、懂政策、懂法律的热心人组成了“解忧联盟”、“金点子联盟”和“帮教联盟”,开展为居民排忧解难的系列活动。依托现有资源成立了法律服务室,让律师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托检查院联络室、巡回法庭,密切与检查院和法院的联系,定期开展检查院接访,巡回法庭旁听、律师面对面解答居民的涉法涉诉的民事纠纷问题等系列活动,拓宽居民的诉讼渠道。
社区举办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活动
2013年2月居住在南竹岛C区5号楼的王大爷因家庭房产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分歧找到社区,面对老人的信任与期盼,社区接下这个棘手的麻烦事,并马上与解忧联盟取得联系,在律师的专业指导下,王大爷依照法律条款妥善的解决好了自家事,消除了家庭矛盾隐患。为了方便更多的居民,社区还把律师的联系方式通过宣传栏、爱心传递、志愿者宣传等形式进行公开,最大程度的惠及到广大社区居民,正向引导居民知法懂法用法,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区:
“爱心银行” 培育社区志愿文化
2011年3月,沁心湖社区探索组建“爱心银行”,汇聚微爱心,传递微能量,有效推进志愿精神扎根社区,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社区蔚然成风。
“存储”微爱心。为汇聚社区每一份爱心,社区开通了实物储蓄、时间储蓄、爱心支取和爱心许愿“四大业务”,实现了规范化建设、制度化运营。一是一人一卡。为每位爱心储户发放“爱心银行储蓄卡”,详实记录每位爱心储户个人信息和爱心活动。目前,社区共有持卡爱心储户1329人。二是分类积分。设立统一积分标准,将志愿服务时长、捐赠实物及现金,折算成相应积分,存储进个人账户。三是开发特色产品。立足社区实际,紧贴居民需求,不断推出针对性的特色服务产品。
雷锋日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拓展载体和方式,“汇集”微能量。一是“先锋站+”。社区成立全省首个在职机关党员社区服务平台——望湖城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站。依托先锋站,按照党员、儿童、老人、大学生分类建立先锋、乐童、乐龄、携手4支志愿服务队,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二是“志愿者+”。按照项目化思路,以志愿者为统领,发动社工、普通居民、辖区企业、物业、学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爱心屋虚拟养老院、红山楂爱心传递募捐、漂流书屋、小袋鼠亲子阅读营、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品牌。三是“互联网+”。2016年初,社区自主研发上线望湖城智慧社区APP微应用平台。大四学生鲍思源通过微信“扫一扫”加入了志愿者行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一经发布,直接通过APP推送到鲍思源的手机上,通过这种形式,他已报名参加如四点半课堂、爱心义卖、暖汤行动等社区微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80小时。
社区以情感人,小银行以德服人,沁心湖社区以“爱心银行”为平台,传导接力志愿服务,向着自己小小的“社区梦”大踏步迈进。
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新城区街道办建德社区:
“草根化”宣传“点菜式”帮扶
建德社区组织辖区妇女群体、个体工商户、“80、90”群体、退休人员、党员干部、学生家长等各行各业的50名社区居民组成“草根”宣讲队,以“自己人讲身边事”的方式,确保每周开展1次入户宣传,让享受各项惠民政策的家庭现身说法,让广大社区居民发言谈感想,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利用社区书屋常态化开展“读一本好书、洗涤心灵”“看一部好片”“优秀文艺作品、影视作品进万家”“迎妇女节、诉千家情”等主题趣味活动,发放连环画、宣传手册、碟片4500余册(盘)。
社区居民开展志愿服务
该社区推出志愿服务“订单点菜”精准服务,进一步凝聚人心。创新党员认领岗位工作机制,设立3大类12个岗位,根据党员的专长和服务意向认领合适的岗位;276名在职党员中128名认领了岗位,其余148名参与机关干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计划活动,并实行社区在职党员报道后“1+6”方案制度,即报道的每一名党员在所报道社区范围内联系一名宗教人士、联系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贫困党员、联系一名情报信息员、发展一名居民党员、解决一名青年就业。
小志有话说:
社区志愿者队伍是有效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有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改善社区人际关系、净化社区社会风气、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社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增强志愿者服务工作活力,不断促进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是当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点。
社区在探索志愿服务活动上,要紧贴百姓需求。以服务阵地和服务品牌为重点,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当然,志愿服务并不是一味追究花样多,操作繁琐、劳心劳力,既失去了志愿服务的本心,还为老百姓增添负担。选择适合社区、适合当地百姓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形式,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