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明网
三、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组织推动
7. 切实加强志愿服务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志愿服务融入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市、区县(系统)、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基层单位)四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1)市级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在市文明委统一领导下,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等单位组成,职责是对全市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督导推动各区县、各系统和各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总结推广先进经验。(2)各区县(系统)职责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壮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服务培训;开展志愿服务政策宣传。(3)街道(乡镇)负责指导各社区、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联系各社区、农村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保证其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4)城乡社区(基层单位)要依托现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以“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项目、有记录”的“五有”标准,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职责是协助志愿者完成注册、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协助志愿者查询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负责志愿服务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为志愿者颁发《天津志愿者证》;开具志愿者志愿服务记录、嘉许和接续转移证明。各级志愿服务管理部门按照四级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职责分工,指导、协调志愿服务团队的建立、登记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8. 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手段。开通天津志愿服务网和“志愿天津”手机客户端。二者是全市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记录、激励考核的平台和依据,是对全市志愿服务进行组织管理、搭建供需平台的服务管理系统。各区县、系统要以“一个系统管全部”为目标,为更多的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实现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共享。
9. 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天津志愿服务网发布真实、准确、完整的志愿活动信息,并组织志愿者报名,同时负责确认和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和志愿者活动表现。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网提前报名,或出示《天津志愿者证》现场报名。对有安全风险的志愿服务活动,发起方应提前告知志愿者并制定安全预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或者借用志愿服务的名义进行营利性和其他违背志愿服务宗旨的活动,否则,造成后果责任自负。
10. 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的权利和义务。(1)志愿者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申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接受志愿服务培训;自愿加入、退出一个或多个志愿服务团队;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2)志愿者义务:遵守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管理规定,遵守社会公德和志愿服务团队的章程、制度;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不损害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3)志愿服务团队权利:招募志愿者;发起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记录志愿服务时长。(4)志愿服务团队义务:对志愿者进行岗位培训和管理;组织协调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不损害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11. 丰富和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可以在下列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生活服务;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扶贫助困、帮教助学;助老扶幼、扶弱助残;交通秩序维护、治安消防;文化服务、文明宣讲;环境卫生、生态保护;法律援助、普法教育;医疗救助、健康宣传;展会赛事服务;科普教育、政策宣讲;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国际组织资助的工作项目;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充分体现自愿原则。
四、搭建和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活动机制
12. 搭建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利用天津志愿服务网,依托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由志愿服务需求方发布需求信息,经由志愿服务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并负责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实现志愿服务需求与提供、受助者与志愿者有效对接。各志愿服务站要确保志愿服务双方的时效性、真实性和人身安全,并准确记录志愿服务时长,避免出现虚假服务信息,恶意累积志愿服务时长等不良现象。要推进天津志愿服务网在社区、农村和各行业、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的应用,形成志愿服务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13. 继续发挥好志愿服务基地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志愿者服务基地是在志愿服务中,具有长期的公益性服务岗位、服务项目,通过志愿者的服务,体现城市文明、城市精神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要利用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进一步整合志愿服务活动资源,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各志愿服务基地要能提供公益性、规范性、长期性志愿服务岗位;具有较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能够提供岗位培训,并有专人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志愿者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评价;有能力为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确保志愿服务活动安全。
14. 充分发挥社区在志愿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社区为重点,依托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把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服务重点,围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平安创建等内容,设计接地气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顺民意的活动,力争覆盖群众所需的各种服务。深入开展“科教、文化、体育、法律、环保、卫生”六进社区活动,大力推广“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模式,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15. 完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依托农村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以贫困户、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党员、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把普及科技文卫及法律知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社会救助、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支援义务教育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致力于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致力于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致力于解决农村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以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困难村等活动为契机,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到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6. 健全行业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支持和发展在行业建立健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车站、机场、港口等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以及机关、学校、医院、商场、交通等行业要率先建立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服务、生态环保、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体现行业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平安志愿服务平台,依托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及时发现、报告和消除各类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各级文明单位要普遍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形成文明单位积极参与美丽天津建设,开展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17. 搭建公共场所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扩大志愿服务在公共场所中的覆盖面,以城区、农村的公园、绿地、广场和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为重点,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活动,丰富完善志愿服务载体,引导广大市民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主动投身美丽天津建设。利用法定节假日、学雷锋日(3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大型赛会、展会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