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明网
截至目前,深圳市注册志愿者达117万人,这意味着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志愿者;人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达20小时,相当于9600人在全职工作;575个常规志愿服务点遍布学校、交通枢纽、图书馆、公园等人流密集区,40万社区志愿者在此提供“不打烊的贴身服务”。(6月7日《中国青年报》)
人们对于深圳市的“刻板印象”似乎沉浸在改革开放“窗口”层面上,以为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城市只是以现代著称的地方,殊不知,在这座城市里,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的另外一张名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志愿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其实也决定着这座城市精神的高度。试想,如果一座城市总是有着无数的志愿团队在那里,随时帮助别人,让陌生的人都感受到温暖。这样的城市谁能够说是不文明的呢?相反,如果一座城市,即使出现了紧急情况,人们也显得无动于衷的时候,这样的城市我们就只能够说缺乏最为基本的文明基因。由此可见,正是志愿服务让城市文明“水涨船高”起来。
志愿服务能够映照出城市文明的底色。我们经常说的城市文明,到底如何才能够算得上是文明呢?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这样的城市只能够称得上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但是从高楼大厦中,我们读不到文明的影子。因为文明总是表现在人们的身上,通过人们的言行表达出来,在这样的表达过程中,志愿服务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对而言,志愿服务的规模和层次能够映射出城市文明的底色。所以说,城市文明本身并非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更是在于一种“软环境”的维系,即志愿服务到底发挥到何种程度上。即使小城也能够彰显出无限的文明程度,比如这次沉船事件中,湖北监利县就涌现出这样的例子,也显示出城市文明的底色。
志愿服务能够催生城市文明的蝶变。志愿服务来源于人们自愿的行为,在这样的行为中,很多人因为相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以这次沉船事件为例子,“黄丝带”行动中,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出租车都加入其中,为了罹难者家属们的安危,他们主动免费提供车辆服务。不仅如此,监利县整个小城都行动起来,宾馆、餐厅等等行业都行动起来,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让罹难者家属,或者让获救的人赢得最为宝贵的救援时间。如此志愿服务,对于湖北监利县这样的小城来说,其实就带来了城市文明的蝶变,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人们能够众志成城,能够万众一心,而这恰恰就是志愿服务本身的价值所在,能够让一座城市的文明蝶变。
既然志愿服务能够带来城市文明的如此效应。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够提升志愿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呢?其实,这样问题的答案存在于不同城市的现实情况中。一方面,每个城市都需要从每个城市的现实情况出发,让本地的文化和历史资源能够汇聚起来,凝聚到志愿服务的内涵中去;另外一方面,志愿服务也需要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进行积极探索。毕竟,志愿服务并非就是“以量取胜”的游戏,而应该是“以质取胜”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应该有所作为,从而能够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文明最好的催化剂。(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