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网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教具、没有投影仪、没有多媒体,没有图书馆。一切都和我自身的成长环境相差太多!来支教之前,有太多的想象、期待和壮志雄心。有太多的计划、想法、打算。当踌躇满志遭遇实际情况,我开始思考、自省、重新审视。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论》的最后一段,这样写到:人的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再指导实践的飞跃。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也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能比较地进到该高一级的程度。
因此,不同地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教育之路。
自然环境的制约----修路难!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山区村修路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这里路基基础差,涵洞、排水、护坡、挡墙防护工程偏多,材料运距远,山高石坚、坡陡弯急,建设难度大,致使施工成本高,在这里修一条路的造价是平原地区的数倍!
二是山区道路基础差,施工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现有道路路窄、坡陡、弯急、路基均达不到施工要求,拓宽路面,完善路基动不动要开山炸石,且群众投工投劳作业有限,必须靠专班施工,专业机械作业,加之施工沿线缺水、缺电、缺砂石料、缺建筑材料,更增加了施工难度。
三是山区村地广人稀,经济基础薄弱,建设里程长,修路筹资的压力远大于平原。
这巍巍的青山啊!养育了他们也制约了他们!
教育之重----从“输血到造血”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十一年来一直遵循以教育教学为支教的基本原则。因为我们深知,思想上走不出去,不睁开眼睛看世界就只能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很多当地的孩子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回家务农,因为他们不明白读书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找到正确的改变命运的途径。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最好投资!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重中之重。从说教到让他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这才是支教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