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网
仲夏的风拂过,吹响了蝉鸣,吹响了蛙声,吹的云卷云舒。我望着窗外发了呆,从去年踏着夏末的微凉到凛冽的寒冬,再到如今的盛夏,一年的支教时光就这么结束了。
踏足西部 邂逅丹寨
2017年夏天,我(合肥工业大学第十九届研支团成员金致含)和小伙伴们带着一身的书生气,背起行囊,穿山越岭,第一次踏足祖国瑰丽壮美的西部。我们的服务地是素有“云上丹寨”美称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这里云儿长期缠绕在山头,水雾弥漫于幽静的山谷和梯田,鸟儿自由地翱翔穿梭,远处的苗寨若隐若现。一个梯田围绕的盆地中心,坐落着我们的服务学校——丹寨县长青二小。学校面积不大,却显得格外精致,校园围墙边“合肥工业大学春华图书角”静静地伫立着,一切陌生而又熟悉。
青葱岁月 相遇支教
新学期第一天报名,一群天真的孩子就涌到我们面前,带着好奇七嘴八舌地问:“你们是合肥来的老师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孩子们瞬间炸开了锅,更多的孩子涌了过来……
成为人民教师上岗后,我负责六年级一班的数学、科学、体育三个科目的教学工作,并担任班级辅导员。这里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一个班由两位老师负责所有科目,副科都由主课老师兼任。孩子们早上朗朗的读书声、傍晚追逐打闹的嬉戏声,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小学时光。一声声“老师好!”总是打断我的思绪,让我回到已是老师的现实中。
教学工作虽然忙碌,却充满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在我们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学生们突如其来的祝福和礼物,让大家暖到了心里。每个周末,支教团成员的办公桌上总会多出几个小果子、小核桃,这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全校不到400名学生,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一路上都有学生向支教老师打招呼,幸福感油然而生。
翻山越岭 唯求助学
每个周末,我和支教小伙伴们总是“闲不下来”。为了解更多学生的家庭现状,翻山越岭去家访,节假日也不曾停歇。前前后后,我们去大山深处错落分布的各个苗寨家访了二十余次,已覆盖自然苗寨二十余个、行政村组四十余个,走访数百户学生家庭。
每次家访都能了解到一些让大家红了眼眶的家庭情况。父亲亡故、母亲改嫁,仅有年逾七旬奶奶独自抚养一对孤儿姐妹花;奶奶患病,父亲一人无力持家,年年获三好学生的哥哥竟主动辍学打工;父亲是残疾人,但为了家庭,咬着牙又去广东打工了……
2017年10月我们发起了“1V1助学”,获得了广大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结对帮扶寒门学子40人,助学金额43200元。“跋山涉水,唯求寻访贫困家庭;翻山越岭,只为情暖寒门学子!”
我们还为孩子们开展了第二课堂、公益助学活动,情满中秋、留守儿童生日会、暖冬计划、图书捐赠、奖学金颁发、七彩社团、梦想课堂……2018年6月,我们带领着17名黔东南服务地的师生前往合肥游学,来到历届支教老师生活学习的地方,让孩子们领略大学氛围,感受科技魅力,体会城市文化。相信游学之行,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一颗启明星,照亮他们五彩斑斓的日子。
回想起这大半年的一幕幕:家访时,孩子们送的一串串樱桃;跟学生一板一眼学习苗话,记住了学生们千奇百怪的苗名;回答着学生各式各样的奇怪问题;和班里的男孩一起打篮球;那个支教团资助的爱哭小女孩,与奶奶伶仃相依,上期末通过努力竟考到了班级第一名……
在学生毕业前,我为他们准备好了礼物:将合影照片一张一张冲印出来,写上我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然后将照片装进27个牛皮纸信封,写下我的地址,贴上邮票;寄出我对他们没有的祝福。希望今后的他们无论遇到喜悦、困惑、释然、失落,都能写封信,插上翅膀,跨越千里,飞到我的桌案之上。
“一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让我融入祖国广袤瑰丽的西部,让我沉浸在孩子们信任和求知的眼神中。在祖国西部,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正在看着我,期盼着我。”
(作者简介:金致含,合肥工业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2017年8月-2018年7月服务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长青第二小学。服务期间开展了1V1助学、留守儿童生日会、西部愿望游学团等丰富的公益助学、扶贫扶智项目,并用自己的奖学金设立西部励志奖学金,激励西部学子,获得安徽省第十一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贵州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