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动志愿服务国际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8-02-22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杂志

  编者按

  在浩渺的宇宙中,地球是孤独的,人类之爱使其温暖;在茫茫人海里,我们每一个人是孤独的,一种基于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无私奉献的爱使我们聚在一起,这种爱就是志愿精神。

  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世界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主义义务,中国曾经对亚洲、非洲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国际援助。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和深入,志愿服务也随之发展和壮大起来。

  2008年,经历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5·12”汶川大地震救灾援助,中国国际志愿服务开启了蓬勃发展之路。如今,志愿服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地球村概念的内涵之一,如何与世界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志愿服务国际化?本刊特别刊发在2017年12月3日“志愿新时代·共筑中国梦”高峰论坛分论坛暨2017年志愿服务学术年会、“一带一路”志愿服务论坛暨第二届国际志愿者交流营上主要专家学者的看法和观点,以飨广大读者。

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

张朝晖 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

指导中心主任

    200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面对奥运志愿者青春的面庞赞扬道:“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这是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事业最高的褒扬。回首历史,2008年是青年志愿者事业也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年份。我个人认为,它是迄今为止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一个高峰,至今我们还没有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呼唤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需要再出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来看,志愿服务是中国社会全面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具有实践先行、青年先行、活动先行和组织化动员程度较高等鲜明特点。

    

    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来看,志愿服务的实践积累非常丰富,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特色日益凸显。志愿服务从共青团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构成和有生力量。

    

    从中国志愿服务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正经历着重要的转折,正由相对传统的活动型向全面而深刻的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转变。对我们所有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来说,这是重大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

    

    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再出发就要抓住这个机遇,迎接这个挑战。2016年4月,当我幸运地作为行业的推动者加入这个伟大事业的时候,我曾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各类历史文献进行了认真而全面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价值观成为当务之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应运而生,应时而起,以与时代要求和青年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组织方式、新的活动内容、新的评价体系,把党所倡导的学雷锋活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境界,显示了那一代中国共青团人的时代敏感和担当勇气。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广大青年志愿者一定能发扬“铁肩担道义”的光荣传统,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史诗。

    


2016年,中国在尼日利亚举办援外农业培训班,为尼方40名学员提供土肥、种子、水稻栽培、农机实践等相关课程(张保平摄)

 

    长期以来,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为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就和UNV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丰富合作。我们曾共同举办国际志愿者劳动营,曾共同举办“2001国际志愿者年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并通过了影响深远的《北京宣言》。2010年7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授予特别咨商地位。应该说,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一直得到UNV等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也为世界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志愿服务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相信,以志愿服务为纽带的国际交流能够超越文明隔阂,超越文明冲突,实现民心相通。习近平主席曾经勉励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共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与UNV及世界各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快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中国青年志愿者走出去的范围。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志愿服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我非常喜欢25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境界啊。“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我们祝愿全世界志愿者拉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兴起

翟雁 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

理事长

    纵览全球海外志愿服务的发展,从1909年的英国红十字会到2002年我国第一个由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中国海外志愿服务计划,相差近一百年。15年来,中国海外志愿服务得到蓬勃发展。一是得益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推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实质是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开展一些国际援助。二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密切相关。中国从恢复了联合国席位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后,就加大了国际对外援助力度。三是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海外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的发展有三个比较显著的阶段,2002—2008年,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民间社会参与非常少,在联合国南南合作和对外援助发展框架下由政府主导的海外志愿服务;2009—2015年,开始有民间参与破冰,这时出现了扶贫基金会,有很多救灾、救援、扶贫济困的先锋们开始志愿者服务。每年由政府派遣志愿者4000多名,民间组织中约有5000名志愿者到海外服务。2016年海外志愿服务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就是社会化正式参与到海外志愿服务的大浪潮之中。从2016年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参与政府主办的海外志愿服务的人数每年约5000人,而社会组织每年被派往海外的志愿者激增到1万名左右。此外,每年还有3万多名个人志愿者代表着中国活跃在海外。

    

    全球每年活跃在一线的志愿者约有10亿,中国有6000万,按照参与率来说虽然数值在全国占6%,但是按照志愿者活跃的比例来看,中国在全球的排名为倒数第三或第四。与国际比较,我们的志愿服务目前的发展空间巨大。

    

    全球每年有160多万人在海外从事志愿服务,我国海外志愿者约占全球的3%。中国的海外志愿者所从事的领域大多是体能型的关爱、救援方面或是一些由政府派出的经济援助型如医疗、建筑等。

    

    中国海外志愿服务从全球来看还刚刚起步,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缺乏相关政策,缺少知识性的行业内组织,最大的问题是和国际不接轨。

志愿服务国际化是服务

“一带一路”的新增长点

张俊虎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副秘书长

    志愿服务国际化目前有三种形式。

    

    一是政府间交往。现在的中国海外青年服务计划是我国派到海外的一种模式。国际上有哪些类似的项目?最大的是美国的和平队,每年向全世界派近8000名志愿者,每名志愿者服务两年。其次是VSO(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它是英国的海外志愿服务社,表面上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其50%资金来源于英国海外发展署。还有日本和韩国的海外志愿团。这些项目全部是国家项目,国家为什么要派志愿者?

    

    在2000年前后,软实力概念被提出,美国国会专门有一个机构研究中美软实力。他们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美国的和平队进行比较。为什么要关心我国的志愿者呢?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1996年我国向非洲派出第一支志愿者队伍。英国媒体特别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10位中国志愿者到非洲。因为志愿服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

    

    二是经济型。中资企业走出海外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们向当地捐钱了,但是为什么当地居民仍然有很大的意见,甚至会举行游行。近几年,很多中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方式,为当地社群服务以建立企业和社群的融合关系。IBM每年选出10名员工到一些国家提供专业服务,派志愿者到海外发展中国家去,大概花费了500万美元。这是开拓市场、让当地认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这或许是中资企业走出去,包括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是增长型。现在很多大学生到非洲参加志愿服务,服务半年,是欧洲组织在中国做的,但所有费用都由志愿者自己掏。很多青年人想通过志愿服务来获得成长,但也有不少潜在风险,志愿者经常会在国外碰到一些危险的事件。

为外国人提供在地服务,

是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另一种模式

何乃柱 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

研究院副院长

    志愿服务是否只有走出国门才叫国际化?我认为不是,因为在国内有很多外国人群体,因此我们如何在地服务就变成了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另外一种模式。

    

    成都、丽江、大理等都是外国人聚集的城市,甚至在一些社区里因聚集集中形成了所谓的国际社区。在华居住的外国人面临非常多的问题,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违法犯罪问题、利益纠纷问题及其子女受教育问题,等等。

    

    对此,国内志愿服务组织包括其他组织开展了一些工作,我总结为四种模式。第一是广州登峰模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广州市每个街道设置家庭服务中心,由社工+义工联动提供服务。第二是广州慧零模式,推行幼儿园“融合教育”,接收黑人儿童入学。我去的时候已有30个黑人朋友的孩子在那里上学,升国旗时,30多个黑人儿童面向我们的国旗,唱着我们的国歌。第三是桂林阳朔模式,桂林“老外”特别多,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当地政府引导相关群众性组织通过自治来推动对外国人的服务。后来出现了“洋雷锋”的服务队,通过外国人服务外国人,通过文化差异的阐释、政策解读,他们反过来为当地服务,比如他们开展了保护丽江的活动。第四是浙江义乌模式。作为一个商品批发城,贸易纠纷成为主要的问题,当地工商局在解决此类问题过程中,吸收了外国志愿者成立的涉外纠纷调解委员会,由“老外”来调解“老外”。

15年志愿服务促进中老友谊

章璐 共青团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

副部长

    从2002年开始,受到团中央、商务部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委托,共青团上海市委承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援老挝项目。这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走出去的第一批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上海共青团一共派出9批次、95位青年志愿者。志愿者们帮助老挝120个班级的12000余名学员毕业;参与大小的外科手术900例,门急诊日常护理7000余人次,中医专业医生治疗9000余人次;帮助老挝乒乓球队在第三届东南亚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铜牌......15年的志愿服务,对中老两国的友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上海共青团服务国家党政外交的重要举措,也树立了上海青年志愿者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2017年11月,在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了老挝志愿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并为上海志愿者“点赞”。

    

    如何能更好地将海外志愿服务落到实处?我们在老挝的志愿服务项目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理顺双方合作机制。在开展项目之前,我们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需求不甚了解,前期专程派出工作组到老挝实地走访,明确当地对志愿者的具体需求,考察志愿者的工作环境,能最大限度确保人岗匹配,让志愿服务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工作组还专门拜会了中老合作委员会、商务部驻老挝经商处、老挝团中央等机构,为后续服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我们的服务队得到了这些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驻老挝大使馆已经成为志愿者在当地最温馨的港湾。大使馆的领事多次接见志愿者,关心他们在老挝的生活,并鼓励他们开展更好的志愿服务,大使馆成为志愿者在异国他乡最坚强的后盾。

    

    其次,要加强青年志愿者的选拔培训。为了高质量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青年志愿者选拔标准。在广泛动员基础上,经过一轮笔试、两轮面试和模拟测试,全方位考察志愿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协作精神、语言能力、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外事纪律、安全保密等培训。我们对志愿者的培训,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介绍,更多是靠前一批队伍的经验介绍、口口相传。今后我们考虑如何将这些经验固化下来,使之更为有效。

    

    最后,要创新志愿服务队管理模式。志愿者在当地的风险管理特别重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每一批志愿者都会成立赴老挝服务队的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支部生活,执行严格简报制度,及时向团中央、共青团上海市委汇报;二是完善制度管理,确定管理细则,服务队面临重大事件决策时,经过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服务队在当地集中住宿,每个队员要遵守管理制度,这也是对队员安全的最好保障;三是各级领导对服务队及其家属的重视和关怀,使队员们能安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宁夏服务中阿博览会的探索

苏洁 共青团宁夏区委志愿者工作部

副部长

    在古丝绸之路上宁夏是一个驿站,曾经宁夏也是客商云集、高朋满座。但是随着唐朝的一步步衰落之后,宁夏就在不沿边、不靠海的地方慢慢沉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宁夏也希望能够开阔视野、能够走出去、能够引进来。宁夏在2010年被确定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因此我们的国际志愿服务更多的是围绕阿拉伯国家。

    

    我们用了7年时间,服务了2万人,服务时间超过了3万小时,但这个积累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我们国际志愿服务的水平。我们一直在过程中探索。从约旦和沙特招募国际志愿者,人数不多但是耗资巨大、过程艰难。我们希望国际志愿者的到来能够带动宁夏志愿者们的国际化的视角和国际交流,实际上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在国际志愿者招募过程中,缺乏制度化的依托和保障。

    

    在项目化方面,多年来我们通过综合培训培养了很多志愿者,并建立了国际志愿者库。我遇到过一个宁夏大学外语学院的孩子,他做过中阿博览会的志愿服务,但当他到基层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高端的国家级盛会。我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型赛会国际志愿者的出口在哪里?大型赛会是一次集中的志愿服务,如何将这一次集中的志愿服务转化为成果,应用到宁夏的发展中去?

    

    宁夏需要更加开放的眼光,需要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和交流,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广东经验

黄廉东 共青团广东省委青年志愿者

指导中心主任

    如何在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中展示软实力,广东通过探索总结了三方面的做法。


    第一,注重接轨国际规则,推动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发展。国际志愿服务已逐步进入组织化、规范化、系统的轨道,广东较早注重接轨国际的规则,在全国率先颁布首部《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出台首个省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意见》,并成立志愿者联合会和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还制定了《关于发展广东行业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广东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覆盖各行业、领域、阶层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探索形成星级资质认证、金银铜奖表彰激励机制。

    

    第二,注重吸收国际经验。创新打造“一网一证一体系”志愿服务平台。随着国家在推进志愿服务和创新化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广东省主动适应“互联网+志愿服务”的需求。“一网”就是升级打造全省统一的广东志愿者平台,实现全省21个地市、140多所高校入网“一体化”运行。“一证”是在志愿者平台数据基础上,发行注册志愿者证,为志愿者提供身份识别、服装、保险服务,每刷一次卡就由机构、银行向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1角钱,基金会再反馈给各地、各高校,形成志愿服务资源整合的闭环。“一体系”是联合51家省直、中央驻粤单位印发《关于实施广东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出台首批激励措施87条。在“一网一证一体系”平台的推动下,当前志愿者超495万人,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1.9亿小时。

    

    第三,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展示广东发展软实力。一方面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区优势,加强合作交流。协调香港青年服务团在韶关等地区开展支教项目。探索粤港澳志愿服务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培养一批拥有国际视野和理念的志愿服务人才。另一方面,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以地市接力方式开展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15年来累计选派170多名优秀志愿者分赴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文莱等国支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外,通过在广东举办国际支援服务高峰论坛等方式,加强了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等机构的交流。

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

培养人的全球公民意识

孙佳  厦门大学团委副书记

    我曾到美国去接受培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的培训,招生主要面向美国以外的国家,亚洲、非洲的学生比较多,因为这个项目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美国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让这些志愿者获得对美国以外国家的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要成为全球公民的领袖,必须知道和包容其他国家的文化。这个项目是这样操作的:将五个中国学生编成一个组,并配备一个美国学生作为志愿者,这个美国学生会带领同学去参与课堂讨论、参与篮球比赛、邀请到宿舍共进午餐等活动,以此帮助海外学生融入美国文化,接受美国大学课程、住宿等方面的要求。

    

    在厦门大学也有这样的计划。厦门大学有非常多的海外学生,我们也有相应的计划。志愿者牺牲了休息时间,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有时候会觉得每个星期都重复做这样一件事情,意义在哪里?志愿者得到了什么?一是得到了技能的提升。可能去参加完志愿服务以后,就能修理家里电路了,因为你刚好碰到了一个电工师傅。二是朋友圈扩大了,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三是价值观完善了。高校推动志愿服务,引导更多的青年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就是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这一渠道去参与国家建设、民生建设,这是我们的价值取向。

【责任编辑:刘亚楠】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