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志愿快播 > 正文

公益组织负责人贾晓慧:志愿服务“生态圈”越来越好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7-08-15

来源:青岛日报

  贾晓慧(中间穿黑衣者)和听障语障朋友一起互动。

  见到贾晓慧时,她正在跟6名有专业手语技能的同事在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办事处做“拥抱阳光——残疾人社会参与项目”。当天,市区气温高达33摄氏度,汗水很快湿透了大伙儿的衣服。

  2008年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贾晓慧成为一名手语志愿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听障语障朋友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手语服务。2008年年底,贾晓慧和朋友共同组建了青岛“心之言”手语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进聋哑学校、社区、敬老院开展活动。

  可是现在,贾晓慧却用“项目”取代了“活动”这一说法。“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主观随意性很大,天气热了、冷了、下雨下雪了,活动都可以随时取消。而且开展活动时,往往是服务队的负责人自己说了算,至于提供的志愿服务是不是符合被服务人的需求,完全不在考虑之列。”贾晓慧说,这样的情况,在各个志愿团队里屡见不鲜。“项目取代活动后,所有的志愿服务开展都有了标准和规范,更容易形成经验被推广,也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2015年3月11日,贾晓慧在征求了团队300多名志愿者的意见后,注册了青岛晓慧馨雨助残服务中心。团队从零散的不规范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向了专业化、常态化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心一成立,就推出了“与爱同行、共享阳光”公益项目,帮助低保残疾家庭青少年树立自信,融入社会。市南区社区服务中心与他们签订了志愿服务项目责任书。作为当年市南区54个“志愿火种计划”项目之一,市南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火种计划”项目进行管理,并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及时记录、上传、汇总和评估。

  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后,贾晓慧发现,志愿者团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根据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行业内的口碑,团队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合作。“之前搞活动,团队之间沟通很少。现在,大家可以互通有无,邀请比自己更加专业的团队加入到项目中,助推项目更好地完成,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让青岛志愿服务的生态圈越来越好。”

  更让公益组织受益的是,我市成立了全国首家普惠性、公益性培训机构——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对志愿者骨干进行全方位培训,并组织专家团队对提报的所有项目进行咨询、策划、培训,通过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项目落地生根。

  记者了解到,青岛志愿服务网已注册服务基地3039个,志愿服务项目6168个。通过扶持活动向项目化转变,我市逐步培育了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生态环保、大型活动等12大类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出“红飘带”“七彩华龄”“蓝天救援”等一批知名公益事业品牌,11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记者 贾 臻)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志愿快播
志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