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记者接到爆料称,江苏淮安市楚州中学近日开展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存在强行摊派募捐情况,教师每人200元,职工每人100元。对此,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是“上面统一要求的”,不捐也可以。职工同意并签字了,才从工资里代扣。(澎湃新闻12月20日)
有过“慈善一日捐”经历的人都清楚,根本不用等到领导找你谈话,在接到通知的一刹那,就明白得乖乖交钱了。就算有再多不满,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往浅里说,人都有从众心理。很多时候单位会将捐款情况予以公示。如果别人都那么“富有爱心”而自己小气吝啬,这种“个别现象”没有几个人有勇气去充当;往深里讲,捐款数额关乎所在单位领导或更上一级领导的颜面和政绩。在一把手权力集中的行政体制下,用如此的消极方式来对抗“上头”旨意对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会算这笔账。所以哪怕再强调“不捐也可以”,也难以掩饰强摊捐款的本质。
毫无疑问,这种强摊捐款严重扭曲了慈善的本来面目。尽管表面看是“倡议性的”、“自愿的”。但“慈善一日捐”多是以部门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的。而众所周知,在当前被行政体制覆盖的公共部门内部,很多情况下红头文件是比法律、法规更具约束力更有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作为尚未去除行政化色彩的校方,自然深谙此道。可见,明里是倡议,实则是利用上下级关系进行身份绑架,是以“红头文件”作为软暴力将慈善异化成了强制摊派的税收。
危害还在于,慈善本质上是以强扶弱的行为。而诸如此类的“慈善一日捐”,以一刀切地形式规定捐款数额。显然没有考虑到每个职工的实际情况。且不说很多捐款者,本身就是普通工薪阶层,平时都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事实上,很多“大方捐款”的职工,自己可能都是困难家庭,都是需要被救助的对象。不过在上级意志面前,个人真实诉求统统被淡化和淹没了。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人们对慈善捐款越来越怵头、越来越反感。甚至能不捐则不捐。这从长远上危害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屡屡被曝光、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可慈心一日捐从来没有中断。由于每年的慈心一日捐涉及人员众多,捐款基数大,最终上缴的捐款数额非常可观。而在慈善机构账目公开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庞大的数额具体去向就成了一个谜团。既然账目不够公开、社会监督又不到位,会不会出现慈善基金被侵占、挪用的情况,这都很难保证。但从许多地方每年都很有动力去积极地搞“慈善一日捐”的现实来看,上述推测不能完全排除。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对这类违规行为的治理和打击明显缺少积极性,惩戒力度明显不足。尽管屡屡被曝光、尽管质疑声一片,结果仍是每年该怎么捐还是怎么捐。
从保护慈善健康发展和慈善事业公信力而言,“慈善一日捐”当休矣。”税收式”的强制摊派,短期来看数目可能非常可观,但明显挫伤了社会成员从事慈善的积极性,是一种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行为。慈善健康发展,关键是正本清源。如果允许每个人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从事慈善,如果所捐的款项又有公开透明的账目和去向,那社会就会重塑对慈善的信心,慈善事业最终所收获的成绩,肯定要比现在多得多。
作者:李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