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 聚焦 > 正文

“志愿者之城”升级版重在服务提质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12-0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评论员

  “志愿者之城”建设当再上层楼。如何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让“志愿者之城”成为深圳更加闪亮的城市名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志愿服务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志愿精神充盈的城市,温暖、智慧而有力量。深圳正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全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总结大会在深圳会堂召开。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肯定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了打造“志愿者之城”升级版的目标任务。

  深圳的志愿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国内地第一个义工法人组织、第一部义工服务条例、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都出现在这座城市。特别是从2011年在全国率先系统化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以来,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全市涌现出9464个志愿服务组织,120.9万名志愿者活跃在鹏城。他们不求名利,以无限的爱心和积极的行动,增强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蕴。在目前的基础上打造“志愿者之城”升级版,是时势演进中的应然和必然之举,可为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凝聚强大“正能量”。

  “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如何打造?

  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将志愿服务做细、做扎实。现代社会,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愈发多元,比如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等,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另一方面要求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提高志愿服务的品质。将志愿服务的力量用于弥补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是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充分动员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补齐民生短板,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为民众分忧、为政府助力,促进社会和谐。

  “智”愿服务,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志愿服务中,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志愿者不了解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只能是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以致我们看到了重阳节敬老院老人被好几拨志愿者重复洗脚的尴尬事。只有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实现供需对接,才有爱心的准确释放。让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找到用武之地,已经成为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项急务。建立发达、方便、快捷、灵活、程序简洁的志愿服务信息库,打造智慧型“志愿者之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需要深圳在此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将专业化、社区化的志愿者队伍与市民的需求有效、实时对接。“互联网 ”思维助力志愿服务,可开启志愿服务智能化新时代。

  打造“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建成高水平的“志愿者之城”,尚需政府继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权益保障与救济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各方面的基本权益保障,如志愿者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志愿者基本生活保障、志愿者医疗保险与保障等,可消除志愿者后顾之忧;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可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志愿服务领域流动;借鉴国际经验,将志愿服务作为升学评优的参考指标,可激发青少年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等等。有了制度的保驾护航,志愿服务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志愿服务标注城市新高度,“志愿者之城”建设当再上层楼。如何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让“志愿者之城”成为深圳更加闪亮的城市名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聚焦
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