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娜
理想和现实冲突两年后,山西省长治市一个名“90后”社会志愿者申亚运和父母取得和解。他考取一个事业编制工作,父母允许他开办乡村公益图书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从事专职公益工作的梦想。
2月27日,申亚运告诉记者,他位于长治市屯留县西村的公益图书馆将在一周后正式开馆。
图书馆只有一间,12平米大,有八个花800多元买来的书架,还有500册儿童读物、500册焊工、木工等技术类书籍。包括申亚运自己,图书馆共有五名工作人员,全是志愿者,三名是同学,一名是申亚运的大姨。
这是理想和现实长时间拉锯后的成果。
2012年8月,22岁的申亚运从太原学院园艺系毕业,经过考核,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赶赴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担任秘书。
工作之余,申亚运组织来自山西多家高校的志愿者成立公益团队,为小学募捐图书,参与保护母亲河和朱鹮等公益活动。
申亚运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专职志愿者。此后不久,申亚运先后到福建龙岩和山西晋中农村支教、支农。
消息传到父母耳中时,父母打电话让申亚运回家就业,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岗位。
申亚运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父亲说,“我理解他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是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
申亚运每月只有1000余元补贴,“吃的是大锅饭,常常吃不饱。”即便如此,他仍拒绝回家。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志愿者一一离开,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在精神上倍感孤独。
2013年10月,耐不住父母的一再请求,他决定回乡开办乡村公益图书馆。
申亚运认为,开办乡村公益图书馆,可以为农村孩子的未来提供另一种可能,“大人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书籍,孩子们只能在旷野中玩耍。而通过书籍,他们能早早见识这个广博的世界,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他认为,现在部分乡村的图书馆并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申亚运曾经在山西晋中某农村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但村干部并不愿意向孩子们开放图书馆,“嫌弃孩子们太闹,害怕出现安全问题。”
他希望自己的图书馆能免费为学生和村民开放,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阅读、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书籍。
经过多次交谈和抗争后,家人态度发生了转变。父母同意退让,表示只要他参加事业编制考试,就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大姨父愿意为图书馆提供房屋。大姨也表示愿意帮助管理图书馆。
申亚运自己的200本藏书,加上社会各界捐赠的800本,总共1000多本书,足够开图书馆。
他筹资投入上万元,购买书架,装修房屋。他的乡村公益图书馆位于长治市屯留县西村寄宿制小学附近。
2014年10月,申亚运通过在该小学当教导处主任的父亲,以免费借阅的方式,向孩子们发放了70多本图书,受到热烈欢迎。
同时,他通过面试,成为长治市某国营林场的管护员。父母得偿所愿。
2014年11月,申亚运正式成立屯留县爱故乡公益服务中心,并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屯留县民政局正式注册。
他的最终志向是成立小而美的服务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公益组织,开办乡村公益图书馆仅是一个实验。
申亚运说,他并没有放弃当专职志愿者的梦想。未来,他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贫困人群等,从事儿童关怀及成长、儿童阅读、社区带头人培训和乡村综合建设等公益工作。
申亚运认为,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填补政府无力顾及的空白之处,今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会是一种趋势。(作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