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志愿者风采 > 正文

老黄的春运故事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5-01-30

来源:

    杭州网讯  随着农历马年的日益临近,回乡的旅客激增,春运也到了返乡的高峰期。1月27日,春运志愿服务进入第十二天,47岁的黄国兴一如往常,头戴红星帽,身披红马甲,肩上挂起了一只写着“为人民服务”的背包,趁着天还未亮透就出门了,早早地坐上人还不多的公交车,赶到了去年刚落成的杭州火车东站,开始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这座新落成的火车站,之前被各大媒体称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如今,随着“春运”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考验它的时候也就到了。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志愿者,黄国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东站的春运服务行列,就在去年7月份,他报名参加春运铁路志愿者。

    老黄之所以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因为他知道,要在春运时帮上忙,了解清楚硕大东站的每一个细节,靠一天两天是学不完记不清的。

    老黄人很和气,看不出他曾经也是个生意人,走过南,闯过北的他曾经独马行空,踏遍大江南北,从告别自己那段辉煌的丝绸生意后,他开始了人生一段新的旅程——做志愿者。老黄跟我掰起手指头算了算,2001年初开始做志愿者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那会第一次做的是旅游志愿者,200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值杭州的河坊街开街。自那之后,环保志愿者、敬老助残志愿者、公共自行车服务队志愿者、西湖微笑亭志愿者,他一个都没落下。

    而这回的“春运志愿者”,他也已经干了整整8年。

    每天,黄国兴都把自己日程排得满满的。用他的话说,自己台历上画满了“五角星”,没有一天是空的。

    今年1月16日,春运正式启动,每天置身东站,黄国兴的日历本上的行程安排更是排得满满当当。火车东站的地铁站、动车高铁的抵达层,旅客集中的候车大厅,还有客流进出的地面层,他哪里都得去。

    老黄说,和前几年服务城站春运相比,这次的客流密集度下来了,但每天奔波的路程却是城站的好几倍。

    “新东站太大,从西广场走到东广场快点就得一刻钟,一天地走好几个来回,算下来路程都不止绕西湖一圈了。”

    做新东站的春运志愿者,除了体力上的考验外,脑力考验也十分巨大,地铁该怎么坐、买票取票在哪里、候车出站怎么走,他都得熟门熟路。而东西广场上几十辆公交车通往不同地方,经过哪些站点,哪里可以转车,他都得倒背如流。

    做了12个年头的志愿者老黄还告诉我,他做这事不仅出于热心,还有这个“资本”。84年,他干的是邮局工作,6、7年下来,对中国地理了如指掌,记忆力不凡的他哪怕别人说出一个很生僻的地名,都大致知道在哪。到了90年代,转行下海经商的老黄更是学到许多知识,在做生意的那些年中,除了攒下各种人脉外,还学会了7、8种方言,就凭这个,每次向问路旅客介绍时,那一股子乡音屡屡让对方感觉自己已经“离家不远了”。

    26、27、28日这三天,是过年前“春运”的客流顶峰期,留下来坚守志愿者阵地的志愿者已经比前几天少了许多,老黄却依旧坚守岗位。每天一早,他安排好其他几位志愿者的工作后,就挨个点“值勤”。

    在第一天,正在地铁值勤的老黄就遇到紧张的一幕。早高峰的地铁车厢,犹如沙丁鱼罐头,挤得水泄不通,车一到站,一位父亲身上背着3个行囊,手里托着一个6、7岁的孩子,好不容易从车厢挤了出来,孩子满头虚汗,嘴唇发白,可能因过度闷热而休克。“当时,这位当爹的有些手足无措。看到我时都带着哭腔了,看着让人心急。”老黄和我说起当时的场景,“二话没说,我和孩子父亲背起他跑到了空气相对流通的到达层,在那躺了一会,随身带着的急救包也用上了,可孩子的表情越来越痛苦。”

    老黄之后得知,孩子已经晕了两站路,大人怕赶不上火车换不了票,没敢下地铁,让孩子多憋了两站路,情况变得更严重。

    打完120后,他立马帮这对父子手中的票做了改签。看着车站医护人员把孩子抬上了急救车,他也算安了心。“新东站刚开通,许多第一次来这的旅客对其中的一些服务项目不清楚,他们一部分人遇到困难时会硬着头皮挺下去,这对父子算是其中之一吧。”

    今年转战东站志愿者的黄国兴依旧不能回家吃团圆饭,而且这一忙就得忙到正月初八。对于他来说,做“春运”志愿者工作远比其他事重要。“帮助那些人在旅途的人顺利回家是我的心愿,但有时候自己的力量太单薄,总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志愿服务发扬壮大。”

  作者:杭州网记者 王川 编辑:徐洁

【责任编辑:李想】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