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救援进展 > 正文

“72小时黄金期”之后救援四大焦点

中国青年志愿者网:http://www.zgzyz.org.cn/   日期:2014-08-08

来源:新华网

   8月7日,救援人员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的安置点为群众用的水桶加水。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原标题:“72小时黄金期”之后需要怎样的救援?--点击灾区四大焦点

  新华网昆明8月7日电(记者罗宇凡、李怀岩、李萌、李放)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已过。从抢救伤员到安置受灾群众,从搜寻遇难者到恢复灾区基础设施,救灾面临的压力和难度依旧不减。

  那么,当下的救援行动该如何更科学、高效地开展?“新华视点”的记者针对灾区正在面临的四大焦点问题进行了现场采访。

  焦点一:如何让“交通生命线”通畅?

  5日晚,通往震中龙头山镇的”咽喉桥”--龙泉河钢架桥建成通车,震后曾一度中断的通往震中的道路终于打通。

  钢架桥通车后,灾区“交通生命线”并没有完全通畅。前往龙头山镇的狭窄道路上,有军车、物资车、救护车、采访车、油罐车、民间抢险救援车以及百姓回乡探亲的轿车、摩托车等各种车辆,有些拥挤。

  “车多、人多!到灾区来是好心想办好事,但保障通行的压力大。”武警云南总队副参谋长黄国祥说,地震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生命,虽然72小时已过,但搜救任务仍然是重中之重。同时,大量物资和救援设备需要紧急进入震中。

  “首先需要有经验并强有力的交通专家对‘生命线’进行科学、有序的疏通和管理。”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领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孙硕鹏说,一方面,要对至今没通畅的道路尽快抢通;另一方面,在地震多发、易损地区,未来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时,应该考虑留出备灾应急的战略通道。

  此外,应最快速度地分清轻重缓急,有序调配资源。比如,应最先保证搜救、医疗人员进入。而在物资方面,则应首先保证基本生活用品,如饮用水、食品和棉被、帐篷的进入。

  焦点二:如何让专业救援设备和大型救援机械顺利进入?

  “专业救援设备不够,凿岩机、无齿锯不够,设备用油一度也很紧张。”中国救援三支队指导员张务宽说。

  中国红十字会青岛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在上飞机之前,因一些设备油和特种救援设备被禁止带上民航飞机,导致一些关键性设备无法托运。“外地赶来的专业救援队伍很难在救援初期带足设备,而这个时候又是最需要设备的阶段。”

  灾区部分救援专业人士认为,首要的是加强震后第一时间的沟通、协调,在进行交通管理规划时充分考虑,让这些机械率先进入灾区。

  此外,对于地处地震多发区的易受损地区,应在平时就进行应急专业设备的储备,一旦发生灾害,就能自救并有效地配合外部专业力量开展救援。

【责任编辑:朱宏利】
相关文章:
分享到:
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启动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关注]

精彩图片更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