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玥
这是一个平常的周六中午,谢歆回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的奶奶家“蹭饭”。“奶奶每周六都犒劳我,因为下午要上战场啦。”这“战场”,是与奶奶家一街之隔的“七彩小屋”,谢歆每周六都要与这里的孩子们有两个小时的“约会”。
“我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别人能做到每周六下午跟男朋友约俩小时的会,我只是把这个时间给孩子们了。”四川,广西,河南,安徽,孩子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这是团上海市委专为来沪青少年搭建的关爱平台——七彩小屋。
还没走到七彩小屋,就有小朋友围上来,不停地往谢歆手里塞好吃的。“怎么样,我很幸福吧,每次都享受女王的待遇。”谢歆晃着脑袋,展示自己收到的礼物。
“你相信吗,人都是有某种使命感的。”在谢歆看来,自己接触到志愿服务,虽然不算早,但却一下子被点燃了。
本科毕业那年,谢歆第一次听说了研究生支教团。“在广西百色的田阳县支教一年,我特别想去”。谢歆被师兄师姐描述的支教生活吸引了,而在这之前,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上海。
坐了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又辗转倒汽车,她站在了即将生活一年的屋子前,“我们的宿舍实际上就是一个仓库,家徒四壁,墙上都是污垢。更要命的是厕所,我从来没有见过旱厕,一进去,整个人都要晕倒了。”谢歆讲着那些初到时的场景,平静地像是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谢歆买来石灰水,一点一点粉刷墙壁。每次去厕所,她都会把眼镜摘掉,让蚊虫消失在她300度的近视里,充满阿Q精神。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二年级的小朋友,扯着嗓子吼了一节课之后,谢歆发觉“这个神圣的职业原来并不好做”。当地的孩子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又不能完全听懂普通话。谢歆很努力地上课,一个学期下来,她带的班级亮起了红灯,在全县期末考试中排倒数第一。
谢歆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特点,自创“头头老师教学法”,连洗澡的时候都在琢磨讲课的事情。在她的课堂上,常常唱歌跳舞游戏一起来,只为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她通过百变的声音装成老虎和大象,扮演妈妈和宝贝,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带给谢歆期待中的惊喜,她所教的班级一跃成为全县第四名。
读研一那年,谢歆发现,团上海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的“七彩小屋”就在她家附近。于是,她一边做学生,一边做起了“头头老师”,重拾支教旧业。为了让孩子们有系统的课程,学到更多的东西,她自创“五育课堂”,围绕“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中心理念开设课程。“听起来是有点老土,但是每门课程我都用最洋气的方式吸引小朋友们。”谢歆引入沪语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讲上海话,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她动员母校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加入,让更多同学们享受到志愿服务的快乐。她整合社会资源,请警察叔叔给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在2013年的暑期夏令营中,谢歆引入上海世博会元素,创造了“五育场馆”,让孩子们担当场馆讲解员,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个假期的收获。
谢歆说:“当我看到七彩小屋里这些渴望融入城市的孩子们时,我觉得,这是我必须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