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
金马街道东华路社区爱心食堂艰难挺过了3个年头,“昆明好人”王兰兰的爱心食堂,也在各界人士帮助下运行了8个月。为了兑现开办之初的服务承诺,他们将三菜一汤只卖3元的标准进行到底。然而,物价上涨和投入资金的匮乏,让这条爱心之路前途未卜。
看完当天买菜的记账单,杨晓玲又惦记着食堂即将要用完的米和油,为了能拿到更便宜的价格,她还联系了几位熟识的朋友。“菜籽油5升一桶60元,两三天就得用一桶,大米25公斤一袋,还是在打折到130块的时候囤的,两天用三袋,现在同样的价格已经买不到了,这两项是食堂日常支出的大头。”自从3年前东华路社区依托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办起了爱心食堂,社区主任杨晓玲每天都在关注着柴米油盐的价格变动。
中午12点10分,义工周金在记录用餐人数的卡片上划下了第57道杠,然后往老人碗里打了拌茄子、老奶洋芋、韭菜头炒肉和冬瓜汤。“每天菜钱不少于200元,加上水电燃气等等,每人每顿饭的成本在5元左右,每天约100人用餐,人越多补贴得越多。”这位59岁的低保户并没有将自己和其余3名义工计入5元成本之内。就在3块钱都很难买到一个饵夹油条的今天,周金只有用义务帮忙的方式来帮社区来减少一点人工成本,希望食堂能更长久。
“3年前番茄两块一斤,现在是4—5元,米也从2块7涨到了4块,但我们在食堂的消费是100块30次,3年仅涨了3分钱,不知道还能开多久。”从爱心食堂开办之日起,吴家昭老人便是常客,她说,这里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确实方便,但物美价廉与现实的高消费叠加时,连他也不禁在为食堂的未来担心。
开办的头一年,东华路社区爱心食堂就亏损了近5万元,3年下来这一数字还是累计到了12万。在幸福家园小区为孤寡老人开办爱心食堂的“昆明好人”王兰兰透露,每天就餐的有100多人,为保证每顿一荤两素一汤,每个月要亏损一万多元,这些都靠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赠来贴补。“赞助不稳定,能撑一天是一天吧。”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保证运行,成了这条公益路上的最大难题,而杨晓玲和王兰兰的唯一做法就是拉赞助。
在东华路建起蔬菜直销点时,老板蒋明兴便开始赞助爱心食堂的蔬菜。“下午卖不完的菜基本都送到食堂,供应给社区的猪肉不论品种都只收20块一斤,我们也要尽一点绵薄之力。”每周四永第民生超市都会利用社区广场办一个副食小集市,在方便社区居民的同时,每月还为爱心食堂赞助价值近千元的米和油。“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0名,过街买菜都不是很方便,这个平价的小集市方便了大家,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食堂开支。”王兰兰负责的爱心食堂,唯一固定的一笔赞助是红云红河集团捐赠的米和油,而肉菜的开销也不小,靠爱心捐款来维持。
让杨晓玲担心的是,目前,仅有的一点赞助也随时可能失去。此外,近段时间来,周四的集市和蔬菜直销点暂时关闭了,食堂失去货源。“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支持,保留住社区的蔬菜直销点和周四集市,方便居民,方便公益。”杨晓玲说,东华路社区是官渡区唯一开办爱心食堂的社区,大树营、曙光小区的低收入老人向社区说明情况,也可以来就餐。开办之初东华路社区工作人员也想过将食堂进行市场化运作,但看了很多案例之后,还是决定由社区来运营。“这一片区的老人收入普遍不高,市场化运作还是要以赚钱为目的,为百姓提供公益服务的初衷就变味儿了。”
“官渡区残联给每人每月200元的补贴都交过来做伙食费,剩下的就得我们自己想办法。如果政府能每月按就餐人数补贴,这份爱心能延续得更好。”王兰兰也以同样的原因坚持自己运营,并且也只收3元。但不知道能走多远的爱心食堂希望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