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向杰
幸福厨房“开进”侗乡山村小学。向杰 摄
从广州出发,到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碧朗乡比足村小学并不容易。先要坐14个小时左右的火车到怀化,再转乘火车或者汽车近两个小时到新晃县城,然后从县城乘车出发,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行驶近两个小时,才能看到山脚下那幢两层的、暗色的、破旧的木质“教学楼”。
让孩子吃上热饭热菜
这几乎就是这所侗乡山村小学的全部,除了楼侧还有一块兼具“晒谷坪”功能的小小水泥操场和一间极简陋的厕所。今年新学期开始之后,孩子们发现在操场顶头,终于多了一个“新的好玩的东西”——一间崭新的水泥砖石结构的厨房,里面有一个大灶台,安放了两口大锅。灶台的对面是餐厅,支着一张大圆餐桌。厨房还配建了一间储藏室,里面摆着一台存放食材和食物的冰柜,一个放置碗筷的消毒柜。储藏室隔壁则是一间小柴房,用来存放做饭炒菜用的柴火。
“谢谢‘幸福厨房’,现在孩子们中午不仅吃上营养健康的热饭热菜,而且很方便。”校长杨健握着记者的手说。这所位于湘黔交界地带的比足村小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两层的木质教学楼也是那个时候的建筑。因时间已久,楼上已无法使用,楼下也只有3间教室勉强可用,更谈不上什么教师办公室。多年来,孩子们基本靠自己带饭解决,条件更差的不吃午饭也是常事。天冷时,没带饭的饥寒交迫,带饭的也是冷冰冰的一团。
午餐难的问题彻底改观
前两年,国家在山村学校实施“免费午餐计划”,不过,由于学校没有厨房,在附近的老乡家借用厨房一年多,孩子们过去吃饭还是不方便。“孩子多,又调皮,乱哄哄的,老乡有时也觉得他们讨嫌,要骂骂的。”比足村妇女主任兼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吴梅香这样告诉记者。比足村小学虽然设在比足村,其实却是碧郎乡中心小学的低年级部,肩负着全乡4个村共74名学前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教学任务,加上4位教职员工,每天基本都要做够78个人饭菜。
“一开始厨房设计的是每口锅的直径60厘米,后来发现这样一次最多只能供30个学生吃饭,我们就改成了80厘米的;原本设计也没有柴房,这边雨多,如果柴放在外面淋湿了,就很难生火做饭,我们又加修了几平方米的柴房。”杨健对记者说,这种适应性的修改,导致支出资金比原计划多花了4500元,这笔钱现在还欠着村里泥水匠的。
不过杨健和吴梅香这些在山村里已经工作十几年的老师,还是觉得满足,因为在“免费午餐”和“幸福厨房”等公益项目的合力下,山村孩子们午餐难的问题彻底改观了,这曾是他们想解决却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有编制的杨健老师,每个月的收入是2000元出头,而没编制的吴梅香和另外两位老师,每个月只有1000元的工资。
看见有陌生人从山外来,住在附近的学生纷纷赶过来看热闹,他们嘻嘻闹闹地站在一旁,看着老师把那块“幸福厨房”的牌匾挂在墙上。记者询问他们“午饭好不好吃?”“新食堂好不好?”他们倒害羞起来,有几个腼腆地点点头,算是回答,然后打闹着跑到操场上去了。直到老师叫他们过来一起合影才回来。
第二天,记者在新晃县城见到了教育局局长姚斌。他说,新晃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县,也是“全国免费午餐第一县”,教育局会协调资金解决比足村小学“幸福厨房”的欠款,即将安排几十万的专项资金修建比足村小学新的教学楼,届时山里的孩子们不仅能吃好饭,更能在现代化的教室里上好课。
■链接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碧朗乡比足村小学“幸福厨房”由“免费午餐”项目团队推荐,南方公益“幸福厨房”执行团队携手贝亲婴儿用品(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这也是幸福厨房自2011年5月发起以来,建成的第145所幸福厨房。也是继贵州、四川、西藏之后,南方公益“幸福厨房”团队走出广东,向全国辅出广东“幸福力”的第4个省份。按照规划,幸福厨房团队除继续向广东省内建设外,也即将于开赴广西隆安、四川雅安。(统筹:戴远程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发自湖南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