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月谈 王军伟 苏万明 杨玉华 孟昭丽 李美娟 李春惠 刘彤
萧索的心灵 黯淡的梦想
没有绚丽的梦想,没有业余的爱好,甚至没有相互倾诉、相互宽慰的伙伴,许多贫困儿童的精神世界同样贫瘠而萧索。
韦凤珠的弟弟韦海正在石头丛里玩泥巴。
最知心的朋友是小狗
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中心小学是完全小学,全校有9名老师,几十名学生,一年级最小的一个班只有2名学生,家境稍好的学生都去了外地,留下的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二年级的贺雅洁、四年级的安玉荣、五年级的刘雪玲等几个女孩子在一个宿舍,最初记者试图和她们聊天时,她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说话。老师告诉记者,刘雪玲父母离异,都又结婚生子,她就和爷爷奶奶生活,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会洗衣做饭,能做几种面食。
过了一会儿她们和记者熟了起来。“带你去看‘白医生’吧!”安玉荣说完,就和几个伙伴一起往校园旁边的一块空地上跑。“白医生”是一只白色的小狗,安玉荣一看到它就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这时贺雅洁也去抚摸“白医生”,她长得特别矮小,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贺雅洁从一年级就住校,可以看出她特别依恋安玉荣。
“‘白医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什么委屈、什么苦恼,都说给它听,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后来看它。”刘雪玲说。
“特别盼望学校能来一些年轻的老师,可以和我们说说话。”刘雪玲告诉记者,最让她难忘的是去年浙江大学的学生来支教,老师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至今自己仍收藏着志愿者写的临别赠言。
文安驿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40岁以上,老师采取包班上课,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同一个老师,特别渴望和外边的世界交流。
江西省永新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周文琪说,由于贫困地区的家长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和孩子通电话时也多是问问学习情况和家里老人的身体。即使是假期回来,也是匆匆忙忙,孩子们的“心事”只能在幼小的心里越埋越深,找个人说说心里话,成了“奢侈”的心愿。
山区教师杨元松,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心灵世界有着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曾编著《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引起较大反响。他认为,在农村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或者从小就开始住校。“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是一群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对象倾诉。”
“我的梦想是能穿上高贵华丽的衣服”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大畈中欧光彩小学位于大别山腹地,海拔800米的半山腰上。面对三年级的十几个孩子,记者大声问:“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我的愿望是有钱,然后买高贵华丽的衣服穿。”在同学们的叽叽喳喳中,11岁的方玉娜回答得十分响亮。方玉娜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年迈的老人只能保证她不饿肚子,对于其他的愿望无暇也没有能力顾及。
记者留意到,长期物质匮乏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很早就养成了坚韧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特殊年龄阶段,不少孩子也对金钱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成为富人、老板,甚至羡慕打工挣钱的哥哥姐姐。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猴场镇马寨小学位于大石山区之中,全校180多个学生都是走读生,不少学生单程就要走两三个小时,翻越几个山头。由于早上起得太早,许多孩子来不及吃早饭就上路了。
十几个小时不吃饭,中午简单的零食自然无法填饱这些孩子的肚子。在六年级,记者问:“上午上课时,肚子饿的请举手。”全班27个人,17个人举起了手。15岁的梁开发坐在靠窗户的一侧,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听到记者的提问,默默地举起了手。
“爷爷一天给你多少钱用来中午买东西吃?”记者问。
“一元钱。”梁开发说。
“既然吃不饱,为什么不向爷爷提出多要点钱呢?”听到记者的追问,梁开发突然眼圈充满了泪水,双手垫在脸下,趴在了桌子上。记者不忍心继续追问他的家境。
过了一会,记者问梁开发:“长大了,你有什么愿望吗?”
“打工挣钱。”梁开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杨元松认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容易羡慕条件好的城里人,也容易产生对金钱的渴望,甚至同村的大龄孩子外出打工一两年回来,换了发型,买了手机,穿了时髦衣服,也会对他们敏感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
“iPad可以吃吗?”
记者在贫困山区曾问过孩子们:“知道iPad、iPhone是什么吗?”
“是英语单词?”“iPad可以吃吗?”……记者留意到,当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街机的时候,这些农村贫困地区的儿童对此却一无所知,宛如“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
记者在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纳汪村鸭子井军民希望小学和安龙县平乐乡龙蛇小学的现场调查表明,普通手机在贫困地区孩子中的持有率仍旧很低,网络“只是听说过”,智能手机更是闻所未闻。
电视仍然是许多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在广西大化县雅龙乡盘兔村的一个山弄里,坐落着几间简易破旧的房屋,房屋周边怪石嶙峋,从屋里到几十米远的山上,没有任何道路,只能踩着石头上去。这就是15岁女孩韦凤珠的家,见到韦凤珠时,她正在门口劈柴,她11岁的弟弟韦海主和10岁的弟弟韦海正在石头丛里玩泥巴。
韦凤珠告诉记者,家里共有兄妹五人,除了姐姐,兄妹四人都没有读过书。
“你弟弟会写自己的名字吗?”记者问韦凤珠。
“会,我教的。”
“你没有读过书,怎么会写?”
“电视上学的。”
记者发现,和村里的老年人不同,韦凤珠姐弟三人都能说简单的普通话,这都是他们在电视上学到的。
但是和姐姐还能和记者交流不同,韦海主和韦海兄弟非常内向、怕生,无论问什么都不回答,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记者采访发现,由于远离现代社会,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显得性格内向、自闭,对外部世界的人和事物有一种恐惧感,以至于记者和一些儿童之间简单的沟通都无法完成。
远离现代社会也造成贫困地区儿童和城市儿童之间的隔膜。记者在延安市延川县一个依山而建的石窑洞里,见到13岁的女孩杨可婷时,她正在帮着妈妈照顾1岁的弟弟。“现在乡里没有小学了,只好来县城读书。”杨可婷的爸爸无奈地告诉记者。
杨可婷在延川县一家比较好的小学读书,她告诉记者,班里有60多个人,城里孩子40多个,农村孩子20多个。好朋友都是农村的,自己喜欢和农村的孩子玩。“他们城市的孩子在一起都是谈论电脑的事情。”杨可婷说,我从来没有上过网,最大的梦想是能考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