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晨报
女儿有了明显的变化
从过节聊到学习,再从爷爷奶奶说到姐姐弟弟。一家四口的“电话粥”煲了20分钟。直到上课铃响了,小敏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电话,拉着弟弟回课堂上课。
“我庆幸自己没离开。”田学美说,今年春节后,返乡的大人们一拨拨地离开。小敏也知道,自己的父母也快离开了。“她舍不得我们,临走前还有好几天,她就悄悄的躲在被窝里哭,哭完了,伸手来摸我的眼角,我也是一脸的眼泪。”母女俩就这样哭成一团。
田学美下定决心,不走了。她选择在开县的工业园一家电子厂就近务工,4月1日,丈夫王光平也决定回到老家,和妻子进了同一家工厂。
工业园距离村里的老家有两小时车程,一个来回夫妻俩要花120元车费,夫妻俩不可能每周回家,但即使这样,也已经非常满足。
回到老家后,田学美夫妻俩一共回过两次上桥村的租赁房。小敏记得牢牢的,第一次,妈妈回家给全家人做饭,她就跟在妈妈屁股后面端菜。第二次,妈妈回家陪弟弟睡觉,弟弟还给妈妈唱了学校新教的歌曲,叫《七个好朋友》。
“女儿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高兴了。”最让田学美意想不到的是,以前,女儿从不给他们主动打电话。而现在,一到周末电话就来了。
田学美目前在电子厂打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王光平的工资还没拿到手,如果一家人的收入不到3000元,那么回家就业就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
“如果在老家打工收入不高,我还是要走。至少,有一个人要走。”王光平哽咽了,他说,他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对不起孩子,一个是无力陪伴的亏欠,一个是无力给予的心酸。
相关新闻>
四个月没见
父女只聊了4分钟
上桥中心小学校长陈宝福说,在六一儿童节前,学校也希望孩子们能“见”上父母一面,但联系的众多孩子中,昨天只成功了三个。“有的家长下班时,孩子已经睡觉。而孩子们只有中午休息时打电话,但家长的工作时间并不灵活,根本不能请假。”
在小敏之后,5年级的胡怡和爸爸联系上了。见到爸爸,胡怡很开心。“我数学考了99分,语文考了92.5分。”胡怡高兴的炫耀,她本来还想说点什么,突然顿了顿,欲言又止。
“我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我想跟他说,爸爸有时间就回家,但我自己都知道,这是骗小孩子的。”胡其富接过女儿的话题,“要听老师的话,听爷爷奶奶的话,作业一定要完成……”反复说了几遍,结果又是一阵沉默。胡其富只好告诉女儿:“爸爸有空一定回家。”整个通话4分34秒。
“我和女儿生疏了。”胡其富哭出声音,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纵深>
留守儿童数量正在减少
“学校每年都有孩子离开,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下降。”陈校长说,留守儿童的数量减少,一个原因是城镇化进程,有的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还有一个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各地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有了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