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张国栋 李占江
如果说5年前的汶川地震,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在灾难中生成的伟大的志愿者精神,那么,5年后突如其来的芦山大地震,则在天崩地裂的一瞬间,将这种精神再次激发出来。
17岁的姚华东是北川的一名中学生,5年前的汶川地震中,他失去双亲,成了一名孤儿。已经长成为一个帅小伙的他,在芦山地震当晚,就奔波几百里赶到了芦山,帮助救援人员分发物资,搭建帐篷,一刻不停忙了一整天,连眼都没合。“我忘不了5年前地震时那些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的身影。这几年的成长中,我得到了太多关心,现在我很乐意以行动感恩社会。”姚华东对记者说。
像姚华东一样,各方志愿者得到地震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呼朋唤友往灾区赶来。21日中午,记者从济南飞抵成都双流机场,便接到了周立新——一名在成都做生意的山东菏泽人的电话。汶川地震期间,他驾着自己的奔奔小汽车,将采购的食品、矿泉水和药品运送到震区。这一次,他又将救灾物品装满了汽车后备箱,载上记者赶赴雅安市。
得益于周立新的帮助,记者顺利到达了雅安。然后更换了小汽车、电动三轮、摩托车、面包车4种交通工具,终于在下午4点半抵达震中芦山县。
在芦山县城,记者巧遇同样来自菏泽的李群云和宋国玉夫妇。李群云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河南做生意,20日上午得知地震的消息,便立即开上面包车,拉上2000元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开赴灾区。几经周转,将物资交到捐赠点后,两人又悄然踏上了归途。“把物资送到,又看到这么多救援人员在这里,咱就不在这占用救灾资源,给救灾添麻烦了。”朴实的李群云说。
“我在学校就是志愿者”、“我会做护士”、“我什么车都会开”……21日下午5时许,芦山县志愿者服务点的小桌子前排起了长队,志愿者从全国各地不断赶来。芦山县团委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经有省内外数千名志愿者在芦山登记。夹江志愿队的队员权鹏只有22岁,见到记者时,他救援时受伤的脚上仍满是瘀血。权鹏边揉脚边说:“我也不知道来能做什么,但只要来了,总会心安。”他的想法和众多志愿者的一样,抓起背包就冲到第一线,面对危险依然执着前行。
21日下午,记者搭乘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芦完康的面包车,下车时记者要付钱,芦完康说什么也不要。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曾在山东莱阳当过两年兵的老芦,已经免费运送了100多名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自己家没有受灾,但老乡们受灾遭难同样让人悲痛。危难时刻,自己做点该做的事,还谈什么钱呢?”他说。
21日傍晚,来自湖南湘潭的付锡,在芦山县城灾民聚集点,不断给灾民发放带来的现金。短短时间已经发了1万多元。付锡是湘潭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20日晚上就赶到了雅安。“就是想用自己挣的钱帮助灾民渡过眼前的难关。”付锡说,“5年前虽然给灾区捐了款,但没能亲自到灾区看看一直是我的遗憾,这次一定要来尽点力。”
在芦山县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已经有近百支来自各地的医疗队伍赶到,有的队伍甚至是地震发生后徒步冒险赶来的。到21日晚上,他们已经救治了400多名伤员。
搭乘摩托车赶赴芦山,路两边就是山谷、峭壁,不断袭来的余震和当地松散的地质结构始终威胁着来往的人们,但记者不断看见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赶往灾区的志愿者。有的拖着装满食品的行李箱,有的推着小型行李车,也有瘦弱的小姑娘两人一组抬着矿泉水前行。来自成都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志愿者,不小心连人带车摔进了路边的水沟,但不叫不喊,立即爬起来,带着一身泥水继续骑行。他说:“比起灾民失去家园甚至亲人的痛苦,这点伤算什么!”
(本报芦山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