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西都市报 许冬琳 陈羽啸
献血:
对于15岁的男孩王阳来说,能走到院子里,晒着太阳下象棋,是最奢侈的事。
2011年7月,患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后,经常陪伴王阳的是吐血和疼痛。为给儿子看病,父亲王锡平四处借债、先后15次献血,甚至沿街乞讨。
最近,医生说小王阳的情况有好转,要继续治疗,王锡平想着兜里的1300元钱,心中却是希望与无力感交织,“过几天的常规输血都是问题,更别提40万的干细胞移植手术了。”
王锡平父子是遂宁人,2011年7月份,王阳查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为方便给儿子看病,王锡平带着儿子租住在成都小天竺街一间简陋的平房内。
因为儿子20万的治疗费用和高昂的后续医药费,王锡平在甘孜建筑工地扛水泥、搬砖攒下的血汗钱都用完了。为筹集余下的15万,他几乎踏平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门槛。王阳每隔6到10天就需要输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每次花费要3000多元。
“他需要血,我就给他。”王锡平拿出一叠献血证给记者看,自2011年11月18日第一次到成都血液中心为儿子献血以来,不到2年时间里,他已为儿子献血15次,共计4800毫升。
租房、输血、医药费……每个月巨大的开销,让走投无路的王锡平只好带着儿子上街乞讨。“没有什么丢人的,因为我只想让儿子多活一天。”
一小碗菜,两碗稀饭,吃午饭的时候,爸爸不断将碗里不多的肉夹给儿子。采访半个小时,爸爸给儿子端过水,晾凉,递到儿子手里。一个小时,爸爸将熬好的中药和冰糖放到儿子面前。
“如果将来病好了”,王阳说,“我要好好读书、工作、赚钱,给老爸养老,他太不容易了。”此时,一直很平静的爸爸,偷偷拭去流出的泪水。